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

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

ID:21974110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_第1页
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_第2页
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_第3页
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_第4页
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实践与分析【】水平井开发是薄层稠油油藏上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因其井眼轨迹的特殊性,给轨迹控制和完井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分析了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钻完井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加强井眼轨迹控制、提高水平井入靶率、使用粘砂套管提高固井质量等技术方法。为以后该类油藏水平井钻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轨迹控制;滚轮旋流套管扶正器;粘砂套管    薄层稠油油藏是东部老油田产能接替的重点区块,但该油藏储层较薄,如果采用常规定向井开发技术,其钻遇的油层段短,采收率低。而水平井能够有效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

2、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已逐渐成为该类油藏提高单井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该类油藏水平井钻完井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一、技术难点  1、轨迹控制难点  薄层稠油油藏储层单一且薄,目的层厚度只有1~3m,储层埋深变化大,地层造斜率复杂,井身轨迹和靶点着路控制难度大。原因主要有:  (1)地质导向数据滞后。定向测量探管离钻头有一段距离,入靶钻进的井底井斜、方位不能直接测得。地质导向仪器电阻率测量点距离井底11m,伽马测量点距离井底15m,井斜、方位测量点距离井底20m。实际测量的地质导向数据比实钻井深滞后,不能准确掌握井底数据。  图1面1

3、38-平34井油层钻遇图  (2)油层埋度变化大。油层顶界位置预测与实际地层埋深有一定变化,导致水平井段调整难度大。如该油藏的面138-平34井设计目的层为3号油层,实际钻遇油层为1号油层。(如图1)  (3)造斜能力预控不足。对工具造斜率和地层造斜率预控能力不够,带来水平段轨迹波动。为了钻遇油层,多次增降斜造成全角变化率过大,给后期下套管带来难度。  2、固井难点  目前在该类油藏油层套管已更换成抗高温的TP110H和BG110H钢级套管,并且要求水泥浆返至地面,固井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下套管困难。稠油

4、水平井采用免钻塞裸眼筛管完井方式,从下往上管串主要结构为:酸洗阀+筛管+热力补偿器+筛管+套管+免钻工具+套管串。在全角变化率较大的井段,套管遇阻,易造成筛管变形。  (2)钻附件易留下残片。筛管完井后需要钻胶塞和盲板,而盲板和胶塞的碎块不易完全带出井口,极易给后期采油和措施作业带来影响。  (3)井口环空返原油。稠油油藏多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注汽温度均超过300℃,导致水泥环损坏,部分油井环空出现返原油现象。  二、主要技术对策  1、轨迹控制技术  (1)优选井口位置,靶前距控制在260~350m为宜。如因井场限制,靶前距不够,需

5、打负位移。则优选螺杆,优化钻具组合,做好施工轨迹设计。  (2)加强地质研究和现场监测手段,提高油层顶界位置预测精度。在钻井地质设计阶段,校正和确认目的层及其以上的不同油层顶的构造,确定目的层和油层顶部深度。  (3)建立着陆控制模型。水平段着路井斜角可控制在86°左右,控制井眼轨迹在A点前斜深40~50m时,垂深达到设计油顶位置,井斜达到最大井斜角减去4~5°进入油层,加密电阻率和伽马值的监控和对比,严格控制水平段在油层穿越。  (4)在水平段钻进过程,对地质导向仪器无法判断是否油层时,可加强岩屑录井,通过岩屑与电阻率曲线的对比做

6、出地层判断。  (5)优选钻具组合。水平井钻柱采取“倒桩钻柱”组合,在入井斜段采用加重钻杆或普通钻杆部分代替钻挺,以减少摩阻。优选螺杆钻具弯角,以利于井斜、方位的调整。  2、固井对策  (1)保证合格的井身质量。一方面因地层原因需要调整水平段井斜方位时,需控制调整幅度,防止增斜或降斜过大。另一方面下套管前必须通井,保持井眼光滑、平整、无键槽。  (2)提高套管居中度。可运用滚轮旋流套管扶正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降低下套管阻力,可获得更好的居中和顶替效果。(如图2)。  (3)应用免钻塞技术,避免井底出现胶塞残块。该免钻塞工具集

7、管外封隔器、分级箍、盲板的功能于一体,完井过程中先在筛管顶部进行注水泥作业,然后下打捞矛打捞内套,消除了钻塞的不利影响。  图2滚轮旋流套管扶正器图3粘砂套管  (4)采用粘砂套管,提高固井质量。粘砂套管是在普通套管外表面,利用化学黏结剂均匀粘上一层粒径在2~3mm的砂子。(如图3)粘砂后套管的抗剪切强度不变。由于粘砂表面凹凸不平,固井时水泥充填到凹凸不平的粘砂面,凝固后第一界面的砂子与水泥之间结合的更好、更牢固。  三、结论与建议  (1)优化轨迹设计,使设计造斜率小于地层造斜率,利于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  (2)在入窗前井斜角控

8、制在85°左右,找到油层后滑动钻进至入水平段。  (3)总结该地层油藏造斜规律,采用倒桩钻具组合,在水平段加强轨迹控制。  (4)建议使用滚轮旋流套管扶正器和粘砂套管,提高固井质量,增强抗高温强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