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

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

ID:2198429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_第1页
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_第2页
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_第3页
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_第4页
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加强汉语教学的基本训练【】“汉语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抓住了汉语学习的规律——重在“平时的修习培养”,重在“后天的教养效果”。文章指出,我们要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还“训练”以本来面目,在汉语教学中切切实实地落实真正的“训练”。  【关键词】“汉语素养”;汉语教学;基本训练    汉语归根到底是一种素养。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汉语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抓住了汉语学习的规律——重在“平时的修习培养”,重在“后天的教养效果”。  然而,有人却把“训练”

2、误解为机械重复地练习,甚至误解为追求应试教育而搞“题海战术”,近年来“否定训练”的呼声四起。面对重重误区,我们要紧的不是回避“训练”,更不能人云亦云地否定“训练”,而是要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还“训练”以本来面目,在汉语教学中切切实实地落实真正的“训练”。  一、“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  “训练”不是指单纯地、简单重复地“做练习题”或“题海战术”,对此,周正逆先生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将训练的含义狭隘化。感悟要训练,欣赏也要训练。而那些一味做题的所谓的训练并不是训练的真正含义。“训练”,包括“

3、训”和“练”两个方面。“练”的含义本身是很丰富的,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开口动手就是练,凡属于运用语言的地方全都是练”,“做练习题”其实只是“练”中的含义之一。忽视教师“训”的“练”,将变成盲目的“放羊式”的“练”。  “训”和“练”的操作主体。叶圣陶先生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对叶老的这番话,天津师范大学高恒利教

4、授做了如下解释:“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佩的指点和传授,还要学生的积极自主的练习。只有学生的‘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或只有教师的‘训’,而缺少学生的‘练’,都不能称之为‘训练’。”  二、训练与工具性、人文性的关系  “工具性”、“人文性”简释。汉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汉语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汉语课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功能以及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人

5、文性”和“工具性”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是硬币的正面和背面的关系,即“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训练与工具性的关系。简单地说,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扎实、活泼、有序、得法的“训练”使之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张志公先生早有论述:凡属工具,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操纵它,熟练地运用它,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汉语这个工具跟其它工具有相同的一面,从而决定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即着眼于掌握字、词、句、篇章的运用能力,不允许离开训练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它跟其他工具又有相异的一面

6、,这又决定语文教学必须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章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的能力结合起来,不允许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汉语教材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种言语要素—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文字的,乃至意识形态、审美趣味等等要素的“活的综合体”。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极大地拓展语文训练的空间,使语文训练的内容显得格外丰富生动几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学生若能经过正确的训练,学会自己研读范文,那么当他们沉浸于美文佳作中,在充分领悟、欣赏文章语言美的同时,必然被蕴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最早举起“人文精神”大旗的

7、韩军先生说得非常明白:“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紧紧握住“语言”这个最基本的“抓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精神根底,提高人文素养!  三、汉语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训练不到位  当前语文教学“训练”低效的原因不是训练教学策略的对与错,而是训练不到位。如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老师一讲到底,学生除了听讲,无所事事,这当然谈不上训练;如果老师设计不少问题,但问题本身没有启发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狭小,课堂上的问问答答,看起来挺热闹,其实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没有自己读文章的实践,这也

8、算不得“训练”。真正用“训练”的要求教读一篇课文,老师必须着眼于指点阅读的途径,学生致力于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老师当然也要提出一些问题,但它们必须是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妨借叶圣陶先生的话来回答:“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后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