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

ID:21985028

大小:258.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6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文学要点精编第一节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文学革命与20年代文学概况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起始。  晚清的文学改良运动;固然对传统文学构成了有力的挑战,但就其规模、力度,以及社会影响而言,均不能与五四文学革命相比。后者之所以迅速获得巨大成功,得益于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新文化思潮的崛起。文学革命的发生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契机。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的复辟与反复

2、辟的激烈政治斗争,尊孔与反尊孔的尖锐文化思想论争,推动着进步知识分子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对思想启蒙的呼唤。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独立知识分子的出现,特别是不同留学生群体形成,出版业的发展带来文化市场的形成,等等,都为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相继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他们批判旧文学的“文胜质”的流弊,尤其侧重攻击明、清两代仿古主义的文学流派,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言、文一致,要求以白话为文学“正宗”,在文

3、学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等北大师生积极应和,进一步壮大了文学革命的声势。  文学革命倡导者同文化保守主义者之间的三次论争。第一次,是1919年初的“林、蔡论争”;第二次,是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第三次,是1925年与“甲寅派”的论争。三次论争除了各自的特点外,也有着某种共同性:即在“文、白之争”外,还广泛涉及文化、伦理、道德各方面;论争的某一方总是试图寻求文字之外的力量来征服对手,从而开创了现代文学思想论争的一个不好的先例。  新文学创作的初步实绩。鲁迅的《狂人日记》等一系列小说的发表,胡适与《新青年》同人的白话新诗的尝试,《新潮》《少年中国

4、》《星期评论》等作者的出现。京沪两地的四大报纸副刊《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及稍后的《京报副刊》涌现的青年作者和他们的各种文体的创作,充分显示了革新小说、创业新诗、提倡美文、译介话剧所取得的新文学的初步实绩。  五四运动后,白话文运动风起云涌。1919年下半年起,全国白话报刊达到400多种。1920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终于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从这年秋天起改用白话。白话文运动获得胜利。  (二)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  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自身有着较为深厚的

5、外国文学修养。文学革命倡导者和新文学初期作家中,三个留学生群体(留学日本、留学英国美国、留学法国俄国)曾经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学革命中的一些重要文学理论观念的提出,如“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历史进化的文学观”等,都曾受到过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启发。  新文学初期一些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如鲁迅、叶绍钧、郁达夫的小说,郭沫若、冰心的诗歌,丁西林、洪深的戏剧等,都明显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成为当时几乎所有作家和刊物的一份重要工作。五四前后短短数年中,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从人文主义到20世纪的现代派,都潮涌而进,在中国文坛匆匆走过一遍。  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不仅推

6、动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而且使得中国文学从此真正与世界文学发生广泛的联系。  (三)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新文学社团的大量涌现,专门性的文学杂志的大量出版,是新文学运动从一般的新文化运动中独立出来的重要标志。  五四时期的主要文学社团。  1、文学研究会  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发起,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除了以《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外,还出版过《文学周报》《诗》《戏剧》月刊等。文学研究会《简章》称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研究会《宣言》称:“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关心现实,反映

7、社会,表现人生,注重文学的功利性,正是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基本态度。因此,他们被认为是“为人生的艺术派”,或现实主义一派。文学研究会对创作和翻译并重。他们以《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扶植和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出版创作丛书54种;侧重翻译介绍了俄国、法国、北欧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出版翻译丛书71种。  2、创造社  1921年6月由留日学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先后出版过《创■》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