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

ID:21985333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_第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_第2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_第3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_第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与重建设计【】G32【】B【】1001-4128(2011)03-0109-02    “认识人民币”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部分,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认识与运用。在知识链上,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章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过多多少少的接触和认识。本文就“认识人民币”一课,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设计。  【案例回放】  由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具上大写的人民币面值,任课教师在之前的课件活动日常积累中也教过学生认识大写的数字,在新授课之前通过抽卡片的形式让学生温习数字的大写形式,并欣赏不同国家的货币和货币单位。并以一张

2、“100元”人民币为例,让学生辨认人民币,揭题:认识人民币。  教师给学生每人提供一套印有“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图案的玩具钞票,包括纸币和硬币(很有意思的是每张纸币的阿拉伯数字都被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的图案覆盖,学生只能看到大写数字。)  1整体认识人民币  1.1分一分:分类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并按一定的标准把他们分分类。学生独立尝试不同的分类:①按颜色分②按纸币与硬币分③按数字分④按单位分  很多的小学生分出了前两种情况,更多的小朋友很无奈地将花花绿绿的钞票堆在了一起。教师努力引导更多的学生能得出③和④两种分类,当然有小朋友在老师的亲手帮

3、助下得出这两种分类,具体为按1、2、3、5、10、20、50、100的数字分,比如:1元、1角、1分(硬币)等;按元、角、分的单位分,比如,1角、2角、5角(角):  1.2再分一分:聚类分析  1.2.1相同中找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来仔细观察按数字分类中人民币之间的不同。先来看第一行,数字都为1,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得出:(数字虽然相同)其一,有纸币和硬币之分。其二,他们的单位不同,有的是元,有的是角、分。  1.2.2不同中找相同。按单位分成的部分为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是数据不同,但单位相同所以分为一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辨

4、认人民币不能只看数据,还要看后面的单位。  1.3认一认:快速认识人民币  以多媒体动画放映的形式,呈现不同面值的人民不,让学生快速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并计算组合人民币的面值,如:1元+5角=1元5角5元+2元=7元  第二环节:了解人民币的进率  1.3.1购物体会付钱的方法(多种方法)  问题1:一本2角的算术本,可以怎样付钱呢?  问题2:一块5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呢?  小结:我们在付5角的时候,要有序的思考。先想1种面值的怎么付,再想2种面值的怎么付,这样就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让学生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

5、产生初步的认识。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  1.3.2购物了解元与角之间的进率  师:如果要付1元,该怎么付呢?怎么想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想老师这样有序的写在本子上。可以用手中的玩具币在桌上摆一摆。  生:一种面值:直接付一张1元的;5角5角=10角;222222=10角  两种面值:511111=10角22221=10角  三种面值:52111=10角……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有序的思考,不管用几种面值结合,只要满了10角,就可以换成1元。还可以有很多方法。(板书:1元=10角)  1.3.3拓展角与分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之前的付钱的过程中得出角

6、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1角=10分;扩展:1元=100分。  1.3.4快速反应  如:5元=()角9角=()分30角=()分60分=()角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师:刚才学会了1元怎么付,那么2元、5元、10元甚至更大的面额要怎么付?可以跟爸爸妈妈到商场体会下。  思考: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是1、2、5、10、20、50、100,首位都是1、2、5呢?可以回家查查资料,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是在教师对原有教材的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他们认为原有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因此对其进行了加工重组。并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

7、整体结构化地认识和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并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一堂课下来,我们不禁要问:认识人民币这样的基本目标达到了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与设计。这样的教学与设计反映了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教师教学认识有偏差。“认识人民币”被教师当做一般的概念教学课,遵循一般的在过程中让学生体悟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相关的教学与设计。但是“人民币”与一般的概念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概念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来没有,是经过前人的提炼加工而生成的概念,比如米、平方米。这类概念一般要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通过分类——聚类两次分

8、类,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