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ID:2198926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_第1页
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_第2页
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_第3页
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_第4页
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唐元和十年(815)正月,在永州过了十年贬谪生活的柳宗元奉诏回京,他满以为会得到在朝中任职、重展才华的机会,心情格外兴奋。岂料三月又被改贬到比永州更加荒远的柳州作刺史。在柳州期间,他改革弊政、解放奴婢,挖井开荒、发展生产,使柳州地方的经济、文化事业出现了新的气象。柳宗元在柳州四年中,写下了一百零几篇诗文,占了整部《柳宗元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这些诗文,既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思想和活动的轨迹,也反映了他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发展。一治理地方,是柳宗元柳州诗文创作的首要主题1.兴办文教,传播儒学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

2、宗元到达柳州。满怀宣传、执行朝廷政令,竭力治理地方的迫切愿望,他给当时朝廷的宪宗皇帝呈送了《谢除柳州刺史表》。柳州自古为“南夷之地”,社会思想、经济比较落后,柳宗元意识到只有从教育开导入手,大力宣扬儒家的思想主张,改变地方百姓的愚昧落后观念,才能使朝廷的政令在地方上得到贯彻。因此他首先做的大事就是修复崩坏了的文宣王庙(孔庙),并亲自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极力传播儒家思想。在《柳州复大云寺记》文中指出,当时柳州一带流行着迷信鸡卜、巫神,滥杀牲畜的陋习。针对这种情况,柳宗元主持修复被大火焚毁了一百多年的大云佛寺。同时还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3、兴办教育,对社会经济和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还主持修造了一座设计巧妙独特、“若无寒暑也”的东亭,并在周围种下了名木嘉树,写下了文字洗练简洁的《柳州东亭记》,记述了其中的经过和这座建筑的特色。2.挖井开荒,发展生产中唐时期的柳州,“地广人稀,土瘠民贫”,生产力比较低下,特别是在地方豪强残酷的剥削、压迫下,劳动人民陷于破产,被迫流离失所,致使大量土地荒芜,柳宗元继承法家的“农本力耕”传统,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井铭并序》记叙柳宗元关心民众,组织打井以解决取水困难。文中“畴肯似于政,其来日新”两句,表示柳宗元把为民办事的精神推广到

4、其他政务上去,体现了他一贯提倡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和《种柳戏题》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记叙了柳宗元在柳州亲自种柑植柳的场景。3.改革弊政,解放奴婢针对地方豪强和职业性的匪盗抢劫、贩卖人口、残害人民、破坏生产的暴行,柳宗元本着依法治国和有利农耕的精神,运用唐王朝颁发过的“禁人民之相虞卖”的法令,制定具体的计划方案,坚决予以打击。《童区寄传》中深刻地揭露了“缚壮杀老”,抢劫、贩卖人口,造成当地“户口滋耗”,人口减少,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的危害。此外,他还亲自在夜间坐镇公堂,手拿鼓槌,加强戒备,不让地方豪强和职业性匪盗有可乘之机。柳宗

5、元在接触当地群众期间,遇到了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思想不通的障碍。《柳州峒氓》中真实地记录了柳州山区百姓贫穷落后、生产力低下,迷信巫术的实际状况。柳宗元虽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但他尊重当地习惯,克服障碍,主动与柳州的少数民族百姓拉近关系,很好地改革弊政推行治理柳州的策略。通过四年的努力,柳州的经济、文化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关心国事,是柳宗元柳州诗文创作的另一重大主题。反对藩镇割据、主张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柳宗元坚定的主张。虽然被贬身处逆境,但诗文中以用典、借咏史比喻时事等无不表达出其忧国之心,含蓄深沉。《寄韦珩》表达出

6、柳宗元虽然身在边疆南夷,却始终心怀国事,更体现了他对淮西战事中平叛必胜的无比坚定信念。元和十二年十月,攻破敌巢,活捉叛军首领吴元济,平定淮西叛乱。得知消息的柳宗元作《平淮夷雅·皇武》和《平淮夷雅·方城》两首长诗,表达无比兴奋与喜悦。元和十四年(819)二月,数十年间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消息传来,柳宗元连续写了《柳州贺破东平表》《贺中书门下诛淄青李师道状》《贺分淄青诸州为三道节度状》《贺平淄青后肆赦状》等文,赞颂平定叛乱、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而无比欢欣的心情。二抒发忧愤,是柳宗元柳州诗文创作的又一重要主题十年的贬谪生活,折磨得柳宗元身心憔悴,疲

7、惫不堪,好不容易能够回到长安,却又被再次发配到更加遥远的“南蛮之地”柳州。在柳宗元柳州诗文中,《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为到达柳州后创作的第一首诗文,便是借此抒发了内心的不满和悲愤,也是其抒发忧愤的代表性作品。诗的开头写出了面对荒漠的原野引起海天一般的茫茫愁思。接着叙述了美好的事物遭受摧残的情景,暗示了邪恶的政治势力对革新派人士施加的无情迫害。登上城楼,本想眺望远方,怀念故人,却被“岭树重遮千里目”,眼前的“江流曲似九回肠”,使得愁肠百结,无法排解。最后“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更是蕴含着无限的寂寞和惆怅。柳宗元长期遭到贬谪而满怀

8、怨愤,常处忧恐烦乱、忧郁痛苦之中。而在柳州生活的四年期间,柳州秀美可爱的山峰,对于身处逆境、满怀忧郁的柳宗元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在《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