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

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

ID:21990713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过度投资的文献综述摘要:过度投资导致企业将大量资本投入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引起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双重浪费,投资回报低下甚至为负,影响了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不利于企业的整体长远发展。本文对国内外过度投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过度投资的动因、制约机制等角度进行综述。  关键词:过度投资,存在动因,制约机制    一引言  当投资以及投资形成的供给超过市场需求,会导致投资过剩,也就是经济学家们常提及的"投资过热","投资过热"不仅导致生产能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引发"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投资过热"的微观表现就是企业的"过度投资","过度投资"会影响企业价值最

2、大化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国内外关于过度投资的动因及其制约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过度投资存在动因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自由现金流角度。过度投资这一概念由Jensen(1986)提出,Jensen把过度投资定义为企业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负NPV项目的一种非效率的投资行为,他认为经理与股东之间存在的代理成本以及经理的机会主义是促使企业产生过度投资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当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经理为了自身利益,会尽量利用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投资,甚至不惜投资于净现值为负值的项目中扩大企业规模以便从中获取各种私人利

3、益及在职消费。Vogt(1994)认为经理的机会主义可以用于解释那些规模较大而股利水平不高的企业中存在的过度投资行为。Harford(1999)、Bates(2005)、Richardson(2006)等学者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也证实了Jensen提出的观点。  2信息不对称角度。Myers(1984)、MyersandMajluf(1984)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企业投资行为的分析中,认为当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经营者之间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收益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时,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企业因实施该投资项目而发行的融资证券的估值会产生偏差,若这一偏差表现为

4、高估就会导致企业投资决策中过度投资的发生。Narayanan(1988)等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部分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可能会被实施,即可能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因为企业可以从发行被高估的股票中获利,这可能弥补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所造成的损失。Bebchuk和Stole(1993)指出经理人的短期目标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投资行为的非效率,在投资者对投资项目未来的产出未知时,过度投资就会发生。Strobl(2003)的研究忽略了"经理从控制更多资产可以获取私人利益"这一假设,他们认为股东存在过度投资的动机,因为股东可能希望通过过度投资来提高股价的信息性,从而减少代理成

5、本。  3行为金融角度。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为企业过度投资研究做出了补充和完善。行为金融认为人们在行事时容易受诸如情绪、偏见一类的心理因素影响,最终偏离最优化这一目标。Alicke和Klotz(1995)的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过度自信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员工。当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拥有可支配的内部资金时,他们会因为高估其所投资的项目的质量而做出过度投资的决策,而在其得知所投资项目有问题后,由于对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的高估又使得他们坚持继续进行投资(Shefrin,2001)。Heaton等人(2002)的研究同样

6、发现,即使没有信息不对称或理性代理成本存在,管理者过分自信的企业也可能产生过度投资问题。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过度投资存在性的研究上,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投资,而且与自由现金流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与Jensen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一致。我国上市公司曾长期处于股权分置状态,造成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一股独大"等独有现象,所以我国学者对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角度与国外学者有所差别,研究的重点放在股权分置时期股权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上,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同股不同权、流通股比例偏低的

7、股权制度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潘敏、金岩(2003)运用一个包含有信息不对称和股权分置下的股东目标差异等因素在内的企业股权融资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下过度投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信息不对称因素,我国上市企业同股不同权、流通股比例偏低的股权制度安排也会导致过度投资。  2控股股东的性质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杨华军和胡奕明(2007)对2000-2004年沪深股市的3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考察,认为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更严重。张栋等(2008)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5年间非平衡面板数据研

8、究了控股股东性质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