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

ID:21990785

大小:949.00 KB

页数:245页

时间:2018-10-26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鉴赏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

2、,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前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案: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

3、重来的。③第一首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王维《杂诗》)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陶渊明《问来使》)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王安石《道人北山来》)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

4、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请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的人格特点。 (2)指出这三首诗语言上的共同特点。(1)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是梅、菊、松,均为传统文化中象征操守高洁之物。 (2)三首诗的语言都质朴自然,没有任何雕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①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②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有异,其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        营造了一种            气氛。不同之

5、处可以从两首诗的第三句上看出区别:李白诗         ,元稹诗           ,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③王昌龄是有名的“七绝圣手”,尤擅长写军旅边塞生活。请写出我们初中学过的其《出塞》诗的前两句:“          ,          。”④白居易是       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① 都表达了对朋友遭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② 写景   悲凉伤感   直抒胸臆   通过画面描写③ 秦时明月汉时光,万里长征人未还④ 新乐府   诗歌合为事而作台  城 韦庄     

6、                     鹿柴 王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

7、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8、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