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

ID:21992992

大小:7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6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_第1页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_第2页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_第3页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_第4页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我国历来极为重视“三农”问题,并采取许多措施试图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由于没有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的实质及其历史成因,因而所采取的措施大多具有短期性和治表的特点,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人们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并由此导致了一些失误。“三农”问题的反复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跳出“三农”的狭小范围,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深刻揭示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客观必然性及其产生的特殊机理,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战略目标和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途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

2、践意义。一、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关于“三农”问题的含义,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农民收入太低,农业发展太慢,农村生活太苦。这种概括是正确的,但也是肤浅的,因为这种说法没有揭示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内容和深刻动因。笔者认为,正确把握“三农”问题的实质至少应明确以下几个观点。(一)“三农”问题既是现实问题,又是历史问题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农民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农业是主体产业,农村是社会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三农”问题是封建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到了近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

3、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三农”问题也伴随着这种社会制度创新以及其后的工业革命而基本得到解决。然而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并没有融入这一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封建社会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得以延续,以至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的历史背景和任务仍然是:推翻封建制度,实行民主共和,也包括解决“三农”问题。毛泽东作为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看到了这种国情,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土地问题;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是农民,道路是农村保卫城市。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

4、的领导下,于1949年取得了最终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否意味着“三农”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呢?从制度层面上讲,这个问题是解决了,至少是部分解决了,因为这时的农民从几千年来的被奴役者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耕者有了其田,并且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各项社会生活的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但从技术和社会层面上看,这个问题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因为人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人们可以用几年、十几年改变某种社会制度,但不可能使生产力实现质的突破,全面现代化更不可能。可谓解放生产力

5、不容易,发展生产力更难;农民政治上解放不容易,经济上彻底解放更难。新中国成立初的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特别是农业经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农业仍然是我们担忧的重点问题之一,因为当时人们较多地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农业是小生产,而小生产是“每日每时地、大量地产生资产阶级的”,因此要引导他们逐渐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于是便开始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业合作化。现在看来,农业合作化作为建国以来对我国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三大制度变迁之一,应当进一步深入

6、思考。从制度层面看,农业合作化是成功的,因为它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但从发展生产力和解决“三农”问题角度看,问题就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其一,就当时的情况看,农民因获得土地而忠心拥护共产党,因拥有“自己”的土地而焕发出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生产积极性,然而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并不长,绝大部分农民在三五年之内便迅速从土地的主人成为一无所有的农业生产者。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他们仍然是所有者,但历来非常讲究实际、认知能力有限的农民对这种理论上的所有者或者不感兴趣、或者根本就认识不到。农民在农业社

7、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不自愿表现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反映。其二,更为严重的是,与所有权变革相伴随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指用团队式集体生产代替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严重违背了农业生产的规律,不仅破坏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而且使我国农业长期陷入困境之中,不仅谈不上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反而在经过近30年后,“三农”问题又成了影响我国全局的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制度变革及其当时的后果看,其积极意义怎样估计都不为过。但从这种经营方式的性质看,它并不是一种原创性、革命性创新,因为这

8、种方式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存在过。从20多年的实践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特别是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它毕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的经营方式,不是现代主流生产经营方式。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终极途径,只能作为缓解“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的过渡性措施。(二)“三农”问题是各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在其传统社会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