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ID:21995485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5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6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7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8页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_第9页
资源描述:

《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高等院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卓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高度重视载体创新与方法创新,努力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简介:黄声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  :G646:A:1009-0592(2011)12-238-02    胡锦

2、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①高等院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地,势必成为马克主义大众化在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必然将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极其必要的。  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也就应该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和认同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价值准则和行为指南,使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团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方向。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③因此,用马克

4、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大学生是实现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过程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现实脱节  现在绝大多数高校的“两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依然还是照本宣科,更不用谈理论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轨,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脱离,理论基本没有对实践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第一堂课与第二堂课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将研究理论束之高阁,导致理论研究成果失去了实际意义和价值。  (二)大学

5、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存在信仰危机  调查发现,有13.4%的人表示对于马克思主义“原来不信,现在信”,8.3%的人表示“原来信,现在不信”。④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程度不高,存在信仰危机。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精英团体,肩负着掌握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使命,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成才和发展,也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现今,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西方大量的“民主”、“自由”思潮涌入中国,加之党政干部的腐败现象凸显,严重威胁着

6、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度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高校“两课”教师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力量。但现实状况是有些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认为只是公共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便普遍安排大班教学,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高校实际工作中,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一般都来自于专业教学院系,除了上公共课以外,还承担着专业课教学任务,导致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机会少、见面时间短,教学效果差,更谈不上进学生头脑。有些民办高校

7、,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水平把关不严,并没有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使一些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教师承担“两课”教学,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三、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征  身心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在了解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后,才能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因势利导,因此正确地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对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说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一)生理与心理发展不

8、协调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处于20岁左右的青年期,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岁月。在这一人生阶段,生理上基本成熟,但并不意味着思想上已经成熟、稳定,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可塑性非常大。他们表现出的特点是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