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悼亡诗词

浅谈宋代悼亡诗词

ID:22008823

大小:7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6

浅谈宋代悼亡诗词_第1页
浅谈宋代悼亡诗词_第2页
浅谈宋代悼亡诗词_第3页
浅谈宋代悼亡诗词_第4页
浅谈宋代悼亡诗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宋代悼亡诗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宋代悼亡诗词不仅仅是写出了对亡者的悼念之情,其所的文学价值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作为古今诗词众多类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类型,宋代悼亡诗词本身就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宋代悼亡诗词在历史长河屮拥有了众多的作家作品以及万口传诵的名作,给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应当对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以确定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关键词:宋代悼亡诗词ABSTRACTMourningpoemsintheSongdynastyhadnotonlywrittenonthedeadman’stributetothesentimentofitsliteraryv

2、alueisworthofattention.Asinmanytypesofancientandmodernpoetryaspecialtypethatcannotbeignored,mourningpoemsintheSongdynastyitselfhasauniqueandprofoundculturalconnotationofaestheticvalue,mourningpoemsintheSongdynastyhistory,incorporatingalargenumberofworksbyauthorsandfamousmasterpieces,provideusefu

3、lreferencestothelatergenerations.Weshoulddototheiruniqueartisticcharmandaestheticvalueoffurtherexplorationandresearchtodetermineitsplaceinthehistoryofpoetry.Keywords:TheSongdynastyMourningPoems浅谈宋代悼亡诗词刖目人活在世上,所感受到的最深刻的痛苫基本上有所爱之人的去世(这是对人来说最具有感染力的)、仕途不顺政治失意和对未知的未来充满迷惘恐惧的郁结。文人是多愁善感的,他们因为这些痛苦而堕泪,从而创

4、作了“悼亡”这一诗词的体系,并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包括悲剧人生。宋代悼亡诗词不仅仅是写出了对亡者的悼念之情,其所的文学价值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一、悼亡诗词的发展简介文学界将《诗经•唐风•葛生》界定为是最早意义上的悼亡诗,在这之后,文学史上真正意义上推动了悼亡诗发展的,是西晋吋期的诗人潘岳创作的《悼亡诗》,从这时开始,悼亡诗词可以说是真正的崭露头角了。姚大怀认为:“不仅仅是‘悼亡’一词得到传承,悼亡对象被限定为已故的爱人,更主要的是悼亡体例成为重要的抒情载体受到了广泛关注。”®《葛生》以一首悼亡诗的形象呈现出来,是妻子为了哀悼由于从戎而丧亡的夫君。潘岳的《悼亡诗》虽然在诗屮加入了作者的境遇

5、描写,但并没奋改变对己故爱人痛彻心扉的思念这一主题。悼亡诗词在唐宋乂展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代表诗人元稹为他已经亡故的妻子写下了许多悼亡诗,比如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逍悲怀》,比起在他以前的作家的悼亡诗词,他的悼亡诗在主题上,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宋代苏轼是第一个写悼亡词的大家,苏轼的悼亡词让悼亡主题在由诗入词的过程屮有丫一个完美的过渡。尽管说词是用来抒发情怀的文体,但受到当时“诗庄词媚”这-说法的影响,苏轼是第一个用词来写悼亡的作者,他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诗词题材间的壁垒,将词的表现范围扩大,并且创作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脍炙人口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

6、凄凉。$姚大怀《不仅为了悼亡也不仅为了爱怙一一•亡诗词主题婚变及原因分析》(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4期.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而,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的妻子逝世后,他经过十年宦海沉浮,可以称作是饱经风霜,容颜已经老去,只剩下对亡妻一如以往的深情。苏轼白天对妻子的不断思念,为他带来了晚上的一场美梦,词的下片写的是梦境:形貌没有任何改变的亡妻飘然而来,行为举止还和其生前一模一样,虽然对亡妻日思夜想,但当亡妻终于借助梦境站在自己眼前吋,词人反而情怯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自己那几欲喷薄而出的感情,只是眼含热泪的

7、与亡妻相望。苏轼对亡妻一往情深,却阴阳永隔、相见无望,现在借助梦境与亡妻再次相见,不仅没能对感情起到慰藉的作用,反而更加伤心悲恸,同时,又想到妻子独自孤苦伶仃的葬在那凄冷的坟墓中,便更加神伤。苏轼借助梦境来寄托感情,委婉地体现出了其内心的悲恸。孙鸿亮说:“在屮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发展过程中,苏轼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在悼亡词的出现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首悼亡词融合了对妻子独自葬在孤冷的坟冢的怜惜、对妻子深深眷恋之情和对自己的人生境地的忧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