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

ID:22010229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_第1页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_第2页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_第3页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_第4页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容备注课题:越中览古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教学难点: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写作背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古:这里指越宫遗址。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

2、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勾践破吴”这件事。二、三、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第5页(本章共8页)越王回宫,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四、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

3、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五、六、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表现手法赏析“尽”“满”二字的妙处?温馨提示“炼字”题解题步骤:1、解释该字的意思。2、描绘该句的景

4、象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问题归纳(炼字)“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满”字意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第5页(本章共8页)“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问题归纳(表现手法)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

5、相生。七、小结:《越中览古》内容上,前三句着意汲取了三个镜头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尾句通过鹧鸪这一意象写出了现今的荒凉、衰败;采用了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抒发一种昔盛今衰之感,也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八、怀古诗主题: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世事无常之叹——伤世2、怀古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思——伤己3、借古讽今、曲意讽谏——伤今(伤时) 风格:多含沉郁悲凉之气。选材:1、多选恒定不变之物(关山、明月、潮水、花草、林木、鸣禽等)2、多写寂寞荒凉之景。九

6、、怀古诗常用手法今昔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故//联想与想象十、比较阅读:苏台览古(苏台: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杨柳又换新叶,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的春意。)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昔盛今衰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第5页(本章共8页)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

7、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杨柳)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09年福建卷高考模拟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释:1、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十几丈的豪华楼宇2、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请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答案示例:1、对比手法。六代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2、借古讽今。热闹、繁华的万千门户已是杂草丛生

8、,只因为一曲后庭花,揭示出统治者荒淫误国,借此讽喻现代不要重蹈覆辙。(07年浙江卷高考题)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