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

ID:22011649

大小:1.4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_第1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_第2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_第4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2018年将是中国极不平凡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解决农村短板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5年以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既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又足以表明中央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大决心。党中央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2、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强富美目录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2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3深入思考城镇发展战略抓重点破难点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战略决策,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让亿万农民更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承包期比较短,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1984年1993年2017年国家出台要求土地承包期限一般应当延长至15年以上的政策国家在第一轮土地承

3、包即将到期时,就提前明确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即:1998到期后未作调整直接延长30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4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广大农民跟着共产党完成了打下红色江山的第一次革命1978年被喻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也正是从农村发轫让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也已显露出来实行土地承包政策最核心的问题

4、是将土地使用权通过承包权形式交由农民支配并从中收取土地收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政策决定人心向背和政局稳定1423存在问题在大量征地行为中,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的耕地、宅基地、住宅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土地这个要素长期无法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滞后的总病根。第二轮土地承包出于维护农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因素考虑,土地承包权不作人地变化调整继续再延长30年,导致无人经营闲置荒废或随意转包他人粗放经营。土地承包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使我国农产品高成本、高投入、低质量。农业品投入产出周期长、效益低,亿万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土地抛

5、荒撂荒、种地不养地、生态退化等现象。解决对策国家及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办事,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维护好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益。要针对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或调整法规和政策,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保护农民种植粮食和养殖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经历及意义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六种2.从禁止到解禁到规范化三个阶段3.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具有深刻现实意义一是转包形式,二是转让形式,三是互换形式,四是出租形式,五是土地入股,六是反租倒包。明令禁止阶段:1982年《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

6、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解禁阶段:1988年对宪法进行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奠定了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的宪法地位规范化阶段: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标志着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正式确立土地流转是保障农民系列权益的重要手段,农民土地可以按其意愿进行抵押、出让、出租、转让、流转,农民的权益才得到保障。流转有利于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加快农村土地规模集约化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

7、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35.1%农村土地流转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已经从2007年的6400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4.71亿亩,流转面积占比已达到了35.1%。一是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土地流转的比例存在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在地区之间呈现较大差异,表现为市场化和多元化特点。存在问题01020304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定指标、下任务,以至变相强迫命令,损害农民利益,恶化干群关系。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地现象突出。农户个体或协作社因资金实力无法与工商资本竞争,只能选择被迫妥协,放弃对土地的耕作权,由此影响耕地维护,

8、损害农民利益,损伤国家利益。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