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

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

ID:2201932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_第1页
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_第2页
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_第3页
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_第4页
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呼和浩特居住格局与传统民居探析:呼和浩特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曾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本文对呼和浩特自建城至今蒙、满、回、汉四族的迁移与居住格局及其演化进行研究,进而从另一方面论述了呼和浩特城市发展。呼和浩特市传统民居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其一是山西移民所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游牧文化,民居建筑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符合当地地域性的文化表征,而且体现在呼和浩特民居上。  关键词:民族迁徙与居住格局;传统民居;呼和浩特民居建筑形式  Abstract:Asafamous

2、cityofhistoricandulturalinterestsportantroleinthehistoryofMongolianandChineseculturalexchangebecauseofthedistinctivegeographicadvantagesofHohhot.Inthepaper,foronethingmigrationandpatternandtheirevolutionoffourraces,HansChinese,Manchus,Mongolian,andHuimuslimentofHohhotisexpound

3、ed.TraditionalhouseofHohhotisinfluencedbytoigrantsShanXi,secondlythenomadiccultureisfosteredbythelocal.Civilizationrepresentationsofcivilhouse,oreovertheyareembodiedinfolkhouseofHohhot.  Keyigrationandresidentialstructure;Traditionalds    在对呼和浩特传统民居研究前,我们首先要对呼和浩特城市发展进行了解。归化绥远城

4、,即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前身,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这个地区古称丰州滩[1]。其地理位置,北屏阴山,南临黄河,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描写的敕勒川即指这一带。16世纪初,蒙古土默特首领俺答汗驻牧丰州滩。明隆庆六年(1572年)至明万历三年(1575年),俺答汗在此建立了归化城[2]。清乾隆二年(1737年)至乾隆四年(1739年),清政府为了防范卫拉特准噶尔蒙古部叛乱及安戍边士兵的需要,在距归化城东北2.5公里处修建了绥远城[3]。今天的呼和浩特是由归化城(旧城)与绥远城(新城)两个城区逐步扩展形成的。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1928

5、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图1)日寇投降后,复称归绥市。1945年,改为呼和浩特市。  一、呼和浩特民族的迁移与居住格局的形成  呼和浩特总体上说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城市,从一开始建城,尤其乾隆年间以来就以蒙、满、回、汉四个民族为主要民族构成成分,这一格局至今未变。我们首先研究一下这四个民族的迁移与在呼和浩特的居住格局:  (一)蒙古族与归化城  1.作为原住民族的土默特蒙古族  明灭元,元顺帝退出长城,蒙古各部一度大乱。后由达延可汗重新统一各部,并大致安排了各部分地定牧的制度

6、。他的孙子俺答汗当时率领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即现今的呼和浩特地区。于是这里又得名“土默川”,并一直流传至今。俺答及其族属并不是土默特部人,而是孛儿只斤式,即成吉思汗族系传衍下来的支派,而土默特部则是以云硕布氏为族姓的。  土默特部由十二个分部组成,其中有七个分部是以云硕布氏的氏族人口为主体而编制起来的,其余五个分部,由少数云硕布氏和各种氏族人口,其中包括许多汉人,混合组成。这样共计有十二个分部,合称十二土默特。  2.归化城的沿革与居住格局  呼和浩特作为城市出现于明万历三年(1575)。阿拉坦汗从明隆庆六年(1572)开始动工,历时四年建成了一座

7、周长不足2华里、城墙高2丈4尺、仅有南北两门的“城”,初名“库库和屯”(后译作“呼和浩特),万历十四年(1586)由明廷赐名“归化城”(归顺教化,含侮辱之意)。该城现已成为玉泉区的一部分。因被明廷封为“忠顺夫人”的蒙古族巾帼英雄三娘子(阿拉坦汗夫人)对城建有卓越贡献,这座城也一直被俗称为“三娘子城”。  早期的归化城除了基本的宫殿和若干行政、宗教、文教设施外,很少有别的房屋,大部分是空地。这种情况表现了在绥远城和汉人街区尚未真正建设以前的归化城,具有蒙古文化特征。蒙古城市的这一状况包含着把城市当作“人类的聚居场所”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定居的人们建设定

8、居的“城市”,并加以保持的矛盾。[4]使这一矛盾得以转化的是汉族商民、工匠和官衙的移入。  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