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

ID:22036532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特点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R711【】A【】1672-3783(2011)06-0343-0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影像学诊断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通过B超影像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子宫前后壁的厚度、子宫内膜线的形态、子宫后方及子宫直肠凹陷内的回声,并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中医分型相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以子宫体病变和直肠陷凹衰减包块为主的病变为气滞血瘀型,有12例;以卵巢部位巧克力囊肿为主的病变常见寒凝血瘀型.有16例;以子宫腺肌症为主的

2、病变为气虚血瘀型,有10例。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B超影像学检查,其诊断结果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提高中医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影像;中医症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生长在子宫以外的子宫内膜所引起的一种妇科常见病变[1],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以渐进性、继发性痛经、月经失调以及不孕为主要表现,病程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2]。该病属于中医“血瘕”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其在缓解症状、改善体征、降低复发率以及提高受孕率等方

3、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比较混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证候分型种类繁多,不便于掌握运用。为了探索临床辨证分型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我院于2007年至2008年期间对38例经B超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旨在探讨中医分型的影像学基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取的38例患者全部选自本院B超室检查病例,年龄最大44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4.6岁,其中26—36岁者29例;病程为2个月—8年;子宫内膜异位症1个部位者3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个部位者7例

4、。19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证实,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  1.2方法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后即可行超声检查,超声仪器选用:ALOKSSSD-620、东芝SSA一220A、SIEMENSAdaraSONOLIN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Hz。患者取仰卧位,于下腹部进行横向、纵向、及斜向的多方位扫查。选取正中矢状切面处测量子宫的最大长径、厚径以及子宫体前壁和后壁的厚度,再将探头移向两侧,对子宫大小、形态及子宫内部的回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于横切面处测量子宫横径和两侧卵巢的大小,并观察子宫后方及子宫直肠窝内的情况。于患

5、者经前、经期各进行1次检查,观察到随着月经周期改变患者子宫大小及声像图可发生相应改变,这也是与子宫肌瘤、其他卵巢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3]。  1.3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制定如下[4]:患者有长期渐进性、继发性痛经、月经失调及不孕病史;行妇科检查显示在宫骶韧带或子宫直肠陷凹处有触痛,可触及到黄豆大硬结;子宫后穹隆触痛;阴道直肠隔间触及同行孤立结节,并向后穹隆穿透,见紫兰色结节。  1.4中医辨证分型结合临床症状可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三型,包括:(1)气滞血瘀型:患者经行或经行前1~2天小腹

6、胀痛拒按,痛引腰骶甚至大腿内侧,乳房胀痛,经量时多时少,或伴有不孕,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2)寒凝血瘀型:患者经前或经行时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下腹部冷痛,经期延长,经血下行不畅,色暗黑有血块,或伴有不孕,舌质暗红有瘀斑,脉紧迟。(3)气虚血瘀型:患者经行或经后下腹疼痛,腰膝酸软,头昏乏力,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舌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  2结果  2.1超声检查诊断标准:(1)子宫直肠陷凹部位: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在子宫直肠陷窝处有单个或多个结节或不规则液性暗区,与周围组织及宫体粘连,边缘

7、模糊,暗区内可见均匀弥散分布的斑点状低回声,子宫直肠陷窝变浅或消失。(2)卵巢部位: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单侧或双侧形成卵巢囊肿,呈椭圆形,其囊壁有增厚、模糊感,有均匀点状回声,囊肿直径多在50~100mm,且与周围粘连。(3)子宫腺肌症:子宫径线明显增大,轮廓尚规则,子宫腔内膜回声线居中,位置无改变,子宫切面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低回声和强回声区。子宫腺肌瘤可在子宫切面内显示一局限性回声异常区。  2.2病变部位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子宫体病变和直肠陷凹衰减包块为主的病变为气滞血瘀型;以卵巢部位巧克力囊肿为主的病变为寒凝血瘀型;以

8、子宫腺肌症为主的病变为气虚血瘀型。  2.3B超影像结果与中医症型的关系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8例患者中,12例见于气滞血瘀型,占31.57%;16例见于寒滞血瘀型,占42.11%;10例见于气滞血瘀型,占26.32%。  3讨论  中医理论中“血瘕”属妇女癥瘕这一类疾病范畴,“血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