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

ID:22038085

大小:1.87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8-10-22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1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2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3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4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5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6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7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8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9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非法律部分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篇政治常识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第一章绪论一、哲学的内涵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概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古代希腊-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万物由此产生,死后归之于它。古代中国-伯阳父:阴阳之气第一章绪论2.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

2、:“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这段话说明?第一章绪论二、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唯心主义:…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可知论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不可知论第一章绪论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社

3、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第一章绪论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

4、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第二章唯物论物质及其存在方式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章唯物论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2.物质的存在方式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两个陷阱: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③

5、.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④.运动与静止静止时运动的特殊形式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题目1.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2.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

6、时已惘然3.(判断题)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二章唯物论二、意识(一)意识的产生自然产物:人类的产生社会产物:劳动——决定力量(二)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三)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题目从哲学上看,当前开展唱红歌、读经典、传箴言活动是因为()。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实在性C.意识

7、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D.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发展第三章辩证法两大特征联系发展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五对范畴①必然和偶然②现象和本质③原因和结果④可能与现实⑤内容与形式第三章辩证法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含义:作为哲学范畴的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特征:1.普遍性。2.客观性。3.多样性。4.条件性。5.系统性。第三章辩证法二、世界的永恒发展含义: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

8、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的运动。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新事物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志是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题目:(判断)发展就是变化,不仅包括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也包括事物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第三章辩证法三、三大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