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ID:2203911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_第1页
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_第2页
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_第3页
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_第4页
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低碳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低碳交通概念和特点,通过分析了低碳交通之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提出了我国低碳交通发展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在当前中国机动化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低碳交通运输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11月25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40%至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调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因此,加快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转变交通运输

2、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低碳交通的概念及其特点  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最终减少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因此低碳交通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低碳化。交通运输发展是力求不断“减碳”的过程。由于运输工具必须依赖能耗,除非使用洁净能源(如太阳能等),否则交通运输难以实现无碳化,只能是不断低碳化的发展过程。  二是重视减排,尤其是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节能”和“减排”都是交

3、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既要重视“节能”,更要把“减排”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三是体系化。低碳交通运输是一个体系化的概念,无论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运营、运输,还是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维护,乃至相关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人们的出行方式或运输消费模式等,都需要用“低碳化”的理念予以改造和优化。  四是综合性。一方面,低碳化的手段是多样的,既包含技术性减碳,也包括结构性减碳,还包括制度性减碳。另一方面,低碳化的途径是双向的,既包括“供给”或“生产”方面的减碳,也包括“需求”或“消费”层面的减碳。  2、发展低碳交通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目前的交通

4、运输发展从总体上说,仍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高投入。同时,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交通运输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这一现状,加快构建低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是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也是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行业。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一般在1/4至l/3之间。200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为9721万吨标准煤;2004年上升到147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1%,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7.8%,比2003年增长182%,预测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将是现在的2倍以上,这还不包括私人小汽车出行的能耗。  统计显示,我

5、国各类汽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其中卡车运输的百公里油耗较国际平均水平高出近50%。据预测,如果全行业采用节能运输模式,全国公路运输行业营业性车辆汽柴油综合能耗将降低10%,可节约燃油800万吨左右。  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撑,有效节约和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既关系到交通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发展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构建“两型”社会,促进交通运输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3、推动我国低碳交通发展的建议  低碳是实现中国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

6、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紧迫以及我国内地城市开始积极探索建设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快发展低碳型交通体系,并将低碳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优化交通发展模式、促进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调整城市交通结构,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  在各种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具有能力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轻等特点,在我国大城市正遭遇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重症之时,发展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增长型城市的重要

7、举措。  (2)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交通发展创造条件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3)加强国际低碳交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我国要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吸收消化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能源和低碳交通发展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我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