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

ID:2204102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_第1页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_第2页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_第3页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_第4页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道不从君马作武》阅读答案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住。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2、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已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

3、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

4、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道也者,治之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

5、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8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对“道”和“真理”关系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是有哲学意义且内涵丰富的,含

6、摄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与真理无关。  B.道是主观建构的,本质是“人道”;真理是客观发现的,是绝对的,先验的。  C.道是多元的,可变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可”与“不可”,后者追问“是”与“不是”。  【答案】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关于“从道不从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是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也是想承传和发挥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7、B.“从道不从君”意味着不用服从君主的统治,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奉为权威就够了。  C.“从道不从君”,关键在“道”字。这个“道”与孔盂之道一样,只是形下意义的“礼义辞让忠信”。  D.“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本质上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可以发现A的错误,那不是荀子的本意。根据第四段最后部分可以知道B中“不用服从君主统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第三段结尾处可以发现C中对于“道”的解释太狭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8、。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可以表现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  B.荀子强调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众要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这是学习了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