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

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

ID:22042121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_第1页
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_第2页
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_第3页
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_第4页
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埋暗挖法施工山西红崖隧道技术:本文以正在建设的山西省朔州市红崖隧道为例,介绍了浅埋暗挖法施工在隧道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该工法主要涉及“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双侧壁导坑开挖典型施工方法”三方面技术。  关键词:支护注浆双侧壁导坑开挖衬砌  Abstract:ThispapertakeShuozhouCity,ShanxiProvinceRedcliffetunnelunderconstructionforexample,introducedtheconstructionofminingmethodinthefieldoftunnelengineering

2、.Theconstructionmethodinvolvesthreeaspectsoftechnicaladvancesupportofthepiperoof,smallpipegroutingreinforcementtechnology,dualsideheadingexcavationtypicalconstructionmethods.Keym、壁厚3mm不锈钢管,径向呈3度角斜向仰拱外部围岩;在混凝土浇注前需要严格检查各个导向管的定位是否牢固,斜插角度是否正确,以防止导向管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偏位,给后续管棚施工带来麻烦。成型后的导向墙如下图       

3、 2.2洞口段超前管棚施工  2.2.1设计参数  管棚超前支护作为地下工程的辅助施工方法,是为了在特有条件下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临时支护方法,用于治理土体坍落及松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该隧道工程洞口段采用长管棚沿拱部上方环向布置,环向间距0.4m,纵向入土深度40m。单根管棚长4米,预计管棚用量460根,总长度1840米,管棚采用Ф108×5mm钢管,入土端制作成楔形。  2.2.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图:        a.施工准备阶段:把管棚放在标准拱架上,测定钻孔孔位和钻机的中心,使两点一致,为防止钻孔中心震动,钢管应用U形螺栓与拱架稍加固定,以防

4、弯曲。  b.导向孔钻进:采用FDP-15D水平定向钻机(辅有空压机)进行钻孔,钻头自导向管进入,沿着径向3度外插角钻进。在钻进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钻杆的弯曲度,当发现钻杆出现过度弯曲时应立即停钻,首先检查钻机是否正位、钻杆连接是否错丝,其次再检查回土土质,以防止因为坚硬块石的阻挡导致钻杆的弯曲。每个孔洞在钻进完毕后应进行压入管棚。  c.压入管棚:可以采用普通单臂挖掘机的挖斗作为压管设备,前后管棚接头处应采用厚壁管箍,上满丝扣,确保连接可靠。单孔内管棚应一次性打入,以防踏孔,如在压孔过程中出现管棚弯曲,则说明前方出现严重塌孔,塌孔的唯一处理方法是将孔用原土填满,重新钻

5、孔。一般情况下,当管棚埋深在10m内,粘土层内钻进一根管棚(L=40m)需7小时左右;砂层中钻进一根管棚需9小时左右。  d.注浆:在管棚打入后,应立即进行注浆加固,使管棚周围的岩体密实,并增加了管棚的刚度。注浆设备选用UB-8型砂浆泵,最大工作压力6MPa,最大排量8m3/h,最大水平输送距离250m,浆液采用水泥浆外掺少量微膨胀剂,配合比为,水泥∶水∶膨润土∶铝粉=1∶0.8∶0.05∶0.001,注浆压力在1.5MPa左右。  3.隧道内部典型施工方法选择  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常见的典型施工方法是“正台阶法”以及适用于特殊地层条件的其他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正

6、台阶环形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中洞法、侧壁法、柱洞法”等。结合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对几类典型施工方法的对比,项目部最后决定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该方法又称眼镜工法,适用于跨度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差的隧道,经过现场实测表明:双侧壁导坑法引起的地表沉陷仅为正台阶形的1/2。  该方法将隧道断面分成六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1)下部(2)、上部核心土(3)、下台阶(4)。如下两幅图所示        其主要施工作业顺序如下所述。  3.1两侧导坑上部土体开挖及支护:  (1)上部土体开挖:  导坑上台阶土

7、方采用人工开挖土方,并直接翻入下台阶,采用翻斗车外运。每一开挖循环进尺为0.5m,另一侧上部开挖落后3~5m。  (2)上部初期支护:  a、初喷:在开挖后立即进行,以便尽早封闭拱顶暴露面,喷射混凝土厚4~5cm。  b、格栅钢架:钢格栅纵向间距按设计要求每榀0.5m,纵向设Φ22连接筋,其环向间距为1m,交错布置。  c、挂X:单层铺设,采用Φ8钢筋,制作成15×15cm的钢筋X片,铺设在格栅钢架的背后位置,密贴围岩,并与格栅钢架连接牢固。  d、喷射混凝土:采用TK-961型湿喷机喷护,第一次喷射厚度3~5cm,架立好格栅钢架后,从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