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

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

ID:2204344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_第1页
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_第2页
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_第3页
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_第4页
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 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改革挨骂改革了又挨批高考改革该往何处去?  高考结束后,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高考制度怎样才能既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国高考制度一直面临两难的选择。如不改革,其“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果改革,每一项新政策出台,都伴随着怀疑与争议。  在选拔优秀人才与体现教育公平之间,高考制度改革如何突围?  “一考定终身”:废立之争  “一考定终身”是我国高考制度的鲜明特征,也是其广受诟病的突出弊端。虽然社会各界就高考改革早已达成共识,但是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又一直众说纷纭,甚至各方观点产生了激烈交锋。  有人痛感高考分数至上的诸多弊端,极而

2、言之应废除高考。因为这种只认分不认人的高考招生制度,导致中学教育过于偏重知识性、技巧性训练,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个体面前,这一制度显得过于冰冷和僵化,使我们错失很多综合素质高或学有专长的可造之材。  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承认,学生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一张再好的试卷也考不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能力多元化、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今天,用分数这一把尺子衡量个性、专长各异的人才最不公平。  前几年,曾经有媒体发问:“假如郭沫若参加高考,还会有后来的国学大师吗?”“钱钟书、吴晗等大师级人物,如果放在今天的高考制度下,还能有后来的成就吗?”更受抨击的是,这个以分数论高下的“指挥棒”

3、近年来不断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传导,以致应试压力并没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而减缓,反而愈演愈烈。  但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反对废除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他们认为,统一高考制度不仅承担着一定的选拔、教育功能,还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功能,在当前国情下,“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是“最好的制度”。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认为,高考是保障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最重要的一个基石。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没有了高考,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就无从谈起。在其他国家,大学的入学也都有种种的测试、考核、评估办法,有的国家有统一的高考,有的国家有联考,还有的是申请入学,但是总要通过一定的考核途

4、径入学。  他说,很多人喜欢拿爱迪生来反证中学教育不行,用比尔。盖茨说明大学教育有问题,用韩寒否定和抨击现行的教育制度不可取。高考制度设计应该是面向大多数人,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只有适应多数人需求的制度才是公平公正的制度。  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如何转变?  有关专家介绍,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制度大的改革就有20多次,但每次都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高考改革并不是想像中那样简单,每一项新措施的出台,其利弊同时产生,比如高考统一性和灵活性如何兼顾?不拘一格选才与社会公平如何统一?多考多取与操作便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些问题当中,公平是高考改革面临的最大难点。  早在1984年,我国就开始

5、实行保送生制度。目的就是给部分有特殊才能或特别优秀的学生敞开高校大门,弥补统一招考的不足。但问题很快显现,为了提高升学率,中学普遍对保送生“推良不推优”,弄虚作假现象层出不穷。1999年,教育部不得不重新规定,所有保送生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2001年,每年约2万人的保送生规模被压缩至5000人,同时保送的“软条件”都变成了“硬指标”。  还有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和所谓特长生政策,本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很快就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一些权势家庭或教师子女被指享受了不应有的加分。今年有关浙江高考航模加分的报道将这一政策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家长认为:政策是好政策,但如果没有好的保障制度,

6、加分政策不如取消。  再说自主招生政策。2003年,教育界人士呼吁多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终于破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高考“大一统”的格局开始打破,为高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拓展了空间。与此同时,对自主招生是否公平、公正的质疑又不断出现。  北京一位高三学生家长说,且不说自主招生带来的巨大的招生成本和社会成本,每年高考都会曝出替考、移民、舞弊等弄虚作假事件,在这么严格的高考制度之下,居然也有人可以打通层层关节,如果大学自主招生权力过大,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今年全国10个省份进行新课改后的高考,再次引发舆论对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高度关注。有专家认为,这种“

7、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的新高考模式,尝试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体现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规律。  但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综合素质评价目前还处于“空转”阶段,并未与高校招生录取实现硬性挂钩,问及原因,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综合素质评价没有标准答案,主观性强,众多考生和家长对其可行性、客观性表示担忧。许多人担心这种改革没得到实质性公平,连最基本的程序公平也失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