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水防治措施

承压水防治措施

ID:22057979

大小:9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6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1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2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3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4页
承压水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压水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预防煤系地层承压含水层水专项安全措施(已采取)(一)、矿井基本情况:鹤煤(集团)公司五矿,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开采二,煤层,井田范围浅部边界至二:煤层露头,深部以一600米二: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北部以F20断层与二矿为界,南部以F,i。断层以A矿为界。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北,地层走向在30°〜150°之间,倾向在60°〜120°之间,总体上呈一近似单斜形态,地面为第三系、第四系所覆盖。1、构造整体构造形态为一倾伏向斜构造,地层走向在30°〜150°之间,倾向在60°〜120°之间,构造形迹以断层构造为

2、主,向斜两翼发育有NE或NNE向的较大正断层形成自然边界。向斜轴走向为N30°〜55°E。南北两翼地层基本对称,煤层倾角在向斜轴部和井田边界平缓,一般在7°左右,介于向斜轴部和边界中部较陡。倾角15°〜30°,向斜形态浅中部由巷道证实,深部由钻孔控制。井田特征以断层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井田落差在0.8米以上的断层发育有98条,其中落差大于20米的大中型断层8条,全部为NE或NNK向的正断层,为扭性、压扭性断层。五矿断层发育南北翼差异较大,南翼断层相对发育,断层条数多,延伸距离远。如IIF02.IIF03及F4

3、1、F40、F40—1均发育在南翼,且其间发育有落差小于10m的正断层数十条,影响了工作面的合理划分和正常生产。北翼小断层相对较少,多集中在靠近边界断层的工作面(F20、F20—1),且落差一般小于5米,延伸长度也较短。本矿小断层规模一般是3〜5米的正断层,展布方向与旁侧主体断层方向平行或呈锐角,一般在大断层两侧部位较为发育,且断层密度不均衡,高密度区一般100米距离内有1〜2条断层出现,低密度区一般200米距离左右出现一条断层。根据上述小断层发育特点,预测本矿未采掘区小断层密度区主要分布地带为沿F41、F40

4、-1断层,上盘走向1200m范围内,沿F20断层下盘走向1000m范围内(预测下限开采深度一600m)。五矿一450〜一600范围内南翼小断层较为发育,北翼相对不发育。对将来煤层开采会有一定影响,煤矿采区设计和生产中应予以足够重视。2、地层本矿位于华北地层区豫北分区太行山小区。区内地层自老到新发育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新第三系鹤壁组及第四系。地面为第三系、第四系所覆盖。其中太原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

5、煤地层。3、煤层五矿井田含煤地层包括石炭系上统太原群,二迭系山西组。其中山西组含煤4层,仅二1煤(大煤)可采,太原群含煤10层,底部一11煤(下夹下煤),一21煤(下夹中煤)与一22煤(下夹上煤)间距很近,称一煤组,具有工业价值。其它煤层仅见局部可采点,极不稳定。本井田可采煤层主要为山西组二1煤层。二1煤层(俗称大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下部,层位稳定。其顶板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老顶为灰色细〜中粒砂岩,为本区良好标志层;煤层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老底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二1煤层最

6、大厚度11.89m(井下揭露),最小厚度2.76m(罗采孔),平均厚度8.51m,煤厚变异系数为11%,煤层可采性指数为1,属稳定煤层(Id)。4、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本区位于太行山东麓,鹤壁煤田中部。海拨标高+216.4〜+144.2米,相对高差72.2米,属低山丘陵区。西部山区地势较高(最大标高+763.5米),寒武(e)、奥陶(0)系地层广泛出露,井田及以东地区地势渐趋低平,被三、四系地层覆盖。区内有汤泉河由井田西部自北而南流过,流量1033.2m3/h(2000年6月28日)。井田东部有罗村河自北向

7、南流过,并形成一小型水库,罗村河最大流量1317.6m3/h(2001年3月9日),罗村水库库流量极小。井田河床基底为50〜80m的第三系粘土,阻水性极佳,使得地表水与基岩地下水不发生水力联系,对矿床开发无影响。(二)含水层根据以往勘探资料(岩性、结构、富水性、赋存特征等)及二1煤层开采以来的生产实践,将矿井范围内含水层划分成五个,分述如下:⑴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02)其总厚约400米,位于二1煤下148.21〜163.9m,平均157.71m,矿区西部广泛出露,补给条件好。该层岩性为

8、厚层状、巨厚层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含丰富的岩溶裂隙承压水,是本区主要含水层之一。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井田西部,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形成丰富的地下水,由西向东流入矿区,以岩溶泉的形式集中排泄区外,在区内则通过断层直接或间接补给C3L2、C3L8灰岩含水层和二1煤顶底板砂岩(S9、S10)含水层,构成对矿井的严重威胁。⑵太原群第二层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C3L2)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