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

ID:22076407

大小:360.00 K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1(最新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1.时务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又称“新文体”、“报章体”,是一种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这种文体特征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其历史渊源:既是汉魏无文风的发扬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它的社会效果:令读者开眼,风靡一时,并为后世政论报纸纷纷效仿。而守旧的老辈则痛恨它。2.诗界革命(暨南大学05年)即戊戌变

2、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3.小说界革命(安师大03年)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2的开始。“小说界革命”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人投身于小说创作,直接促使了

3、创作热潮的出现,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4.南社(苏州大学06年,中山大学12年,南开大学01年)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该团体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成立,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1917年,因对“同光体”的评价发生争论,南社内部开始分裂。1923年,南社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南社丛刻》是其主办的刊物。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

4、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5.鸳鸯蝴蝶派(北大07年,中山大学09年)是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娟、李涵秋、张恨水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等。文学上主张以小说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主要创作小说,种类繁多,有社会、言情、历史、武侠、侦探等,以言情类影响最大。鲁迅等曾给予批评,但是王德威认为其包含“被压抑的现代性”。6.《新青年》(华东师大05年,东北师大10年,山东大学08年)是在19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是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

5、3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后期成为中共早期的宣传刊物。为借《新青年》的影响力,中共于1923年6月15日再刊《新青年》,改为季刊,由瞿秋白主持。中共四大决定改为月刊,由彭述之负责。1925年4月1日,第一期后,彭述之因病住院,复由瞿秋白主持。后因人力物力困难,难以为继,1926年第5号后,终刊。双簧信(吉林大学1

6、2年,四川师大04年)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等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的热烈响应,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思想还是被禁锢的很深,所以文学革命的主张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发难者甚至感到有点寂寞。于是钱玄同和刘半农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的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8.五四文学革命(东南大学12年,吉林大学00年,安大12年)从1917年开始,由胡适、陈独秀倡导,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人响应

7、参加。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标志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时期。49.人的文学(复旦05年,南大13年,吉林大学00年)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