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与医疗

浅谈汉字与医疗

ID:22078639

大小:26.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浅谈汉字与医疗_第1页
浅谈汉字与医疗_第2页
浅谈汉字与医疗_第3页
浅谈汉字与医疗_第4页
浅谈汉字与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汉字与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言文字与文化课程论文浅谈汉字与中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六班欧秋菊1140016017【摘要】汉语言文字与我国古代医疗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由于医学早于文字,在文学历史发展长河中,文字中就保存了古代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文化信息。本文通过部分汉字从“对疾病的认识”、“汉字与疗法”和“汉字与病痛”三个方面来简单介绍古代中医。相信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分析,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自上古时期以来的医疗文化,从而对中医有一定了解。【关键词】汉字;中医;汉文化;医疗前言《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医学经验进行总结,标志中医学基础理论得到初步奠定;《神农本草经》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药物学的

2、知识,从而确立药物基本原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另外,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收录涉及医药、保健与卫生的汉字达1124个,其中人体骨骼、脏腑、组织器官名称用字98个,疾病名称78种,病理表现用字20个。通过文字记载,古人能了解疾病,从而得到治疗。中医的发展可谓坎坷,尤其在近年来西医的冲击。但千百年来,中国百姓就靠中医延续世代,不得不说中医也存在许多合理过“医”之处。先人创造了汉字,用汉字记载与传承医术,汉字与中医间藏着众多密切的联系。一、对疾病的认识生老病死,是每个凡人都会经历的问题。生、老、死都只有一次机会,疾病却是常有的。俗语道:“病一病。更健康”

3、。在古人眼里,疾病是值得倍加注意,甚至说是令人恐惧的。当然与当时的医疗环境和技术有关。经过漫长的时间,古人逐渐对疾病有了一定认识。疒:“疒”,俗称“病字头”,会意字。“甲骨文的‘疒’字,右边是一张病床,左边是仰卧在床上的人,中间的小点儿是浑身冒的汗(也有位置相反的)。”①会意为人有病痛卧床不起。小篆左边仍是“床”之形,右边是“一”。《说文》:“疒,倚也。人有疾病,像倚箸之形。凡疒之属皆从疒。”随着汉字的发展,“疒”如今是个部首字。看到凡由“疒”组成的字,均与疾病有关,例如“疗”、“癌”、“疤”、“瘟”、“疫”。疾:“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一个人中了箭的形状。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大致相同。

4、小篆左边的“人”变成了“疒”。隶变后楷书写作“疾”。《说文》:“疾,病也。从疾矢声。一曰急也。徐曰:疾来疾,故从矢,矢急疾也。”其本为箭伤,后来泛指一切疾病。当人有5汉语言文字与文化课程论文病自然就会不舒服,就会有痛苦,故又引申为疾苦、忧患。《资治通鉴》:“吾疾贫富不均。”意思是:我恨的就是贫富不均。另外,也指有忧患,则不完美,故又引申指缺点、毛病。如《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缺点令人反感,故引申为憎恨和痛苦。然而,“疾”和“病”又有所区别,重病为“病”,轻病为“疾”。病:“病”,形声字,小篆从“疒”,丙声。“丙”为阳火,“丁”为阴火。“丙”象征生命之火。中医言:“百病皆生于火

5、”。是病大都由内而生,内火旺则百病生。身体内部的阳气太足阴阳失衡,引起上火、发炎,进而引发一连串的疾病。《说文》:“病,疾加也。”《玉篇》:“病,疾甚也。”“病”字在今天仍然指生病,但程度的轻重有所差别。古代的“病”字专指病重,后来“病”字泛指一切疾病。《汉书张良传》:“忠言逆耳得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毒药后改为良药,可知病须服药,则以内病为主。外病在表,可用肉眼直视,而内病于人体内,难以察看,只能根据病理推测,因此内病更加难治。如果亲朋好友患了重病,我们自然会担心,所以病字又引申指担心、忧虑的意思。如《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只担忧自己没有能

6、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注意到疾病后,先民开始关注自身,祭祀天神,祈求安康。出现为众生尝百草的神农,可见当时对疾病有稍微的了解,知道对症下药,从而出现中医。同时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从而著中医理论专著《内经》,作为早期的医学,中医和其他学科一样,属于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可简单归纳为古人对疾病的初级认识,但它却包含了繁杂的内容。二、汉字与疗法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无时无刻不与疾病作激烈,甚至说残酷的斗争。饥饿、寒冷、战争等一切因素都能致人病入膏肓。通过不断实践和认识,先民逐渐懂得医治,并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技术以及大量的医药知识,大大减少死亡率,同时相应提高劳动力和军事能力。

7、因此医术对古人而言是重于泰山的。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医疗方面的传承只能靠师承口授。直到文字的出现,才能将医术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本文的“针”、“灸”、“药”等。从而对后世起到总结经验和便于流传和扩大推广的作用。针:古有词语“穿针引线”,“针”最早是指缝缀衣物的用具,《说文》里就讲“针,所以缝也。”那时候还只是简单地缝纫工具。战国时《黄帝内经》对针法治疗有了详细的记载。通过将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