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

ID:22086016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_第1页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_第2页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_第3页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_第4页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富有理论性和鲜明的实践性。因此,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研理论,加强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由于中医内科学内容丰富,各个病证均可独立成篇,每个病证之辨证论治又各有不同,往往使初学者望书兴叹,颇费心思而难以学好,故本文从教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学好中医内科学。1一病一议,掌握规律:内科病证名目繁多,经历了一个由繁而简的过程。如《内经》记叙的内科病证达二百余种;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确立了杂病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体系,提出了近四十种内科疾病之辨证论治,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

2、则记载了内科病证一千余种,至近代,作为中医院校教材使用的《内科学》则选择了常见病、多发病50余种,而近年出版的《实用中医内科学》则记载了一百二十个病证,如此众多的学习内容,要求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完学好,确非易事。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抓住内科学体裁的特点,一病一议,各个击破,掌握规律。如何掌握规律?即要掌握各个具体病证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规律,并可用扼要的文字归纳出来以帮助理解和记忆,例如:感冒:由外感风邪,肺卫不宣所致,当以疏风宜肺为大法,可用荆芥,防风、杏仁、银花、菊花等轻清之品,故可归纳为:“感冒多因外感因,风邪

3、袭表肺不宣,疏风宣肺为大法,轻而扬之随证施。”又如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五脏六腑病变均可致咳,但必有肺气上逆的共同病机,治多以宣降肺气之品,可用止嗽散化裁。故可归纳为:“五脏六腑可致咳,肺气上逆总相同;外感内份分虚实,宣降肺气止嗽宜。”再如水肿,前人有丰富的理论认识与治疗经验。可归纳为:“水泛肌肤水肿成,标肺肾本制在脾,阴水阳水两大类,利水消肿随证施。”此四句言明水肿之病因病机,分类及总的治则。可进一步归纳其具体的分型论治:“湿热壅盛疏凿饮,水湿二五(五皮饮合五苓散)风水婢(越婢汤)脾阳不振实脾饮,肾阳虚弱真武宜。”或者可结合学过的

4、经典著作,从某些有代表性的条文入手领会某些疾病之论治规律。如黄疸:“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如痰饮,“当以温药和之”,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则提示本病之病机是阳微阴盛,水湿不化,聚而成饮。淋证:“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故提示治疗上当以养阴清热通淋。凡此等等,一病一议,抓住各个病证之发生发展及其治疗规律,这是学好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2纵横比较,求同析异: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和学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深刻理解,纵横比较,求同析异,才能灵活掌

5、握而不为书本所拘。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辨证论治的有关具体内容分类比较,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2.1古今比较法:将历代医家至现代中医有关疾病辨证论治的主要观点进行历史比较。如关于水肿之治疗:唐宋以前偏于采用攻下法;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提出温肾法(济生肾气丸)与实脾法(实脾饮),补前人之未备;至清代李中梓《证治汇补》则强调采用汗、下、渗、清、燥、温等因势诱导,辨证论治;现代中医则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实践经验,突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提高了疗效,通过古今比较,有一幅历史性的“总画面”,既有助于学者牢固地掌握有关理论,更可从中受到启发:

6、实践出真知,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经验,更要敢于突破前人之框框,发展祖国医学。2.2鉴别比较法:中医强调辨证,首先是鉴别。具体到中医内科学之内容分析,鉴别比较具体两个层次:一是病证之间的横向的鉴别比较,亦即鉴别诊断,如哮证与喘证、呃逆与噎膈、水肿与臌胀、淋证与癃闭、肋痛与胸痛、中风与厥证、癫证与证、痹证与痿证等,须从各个病证之定义、诊断依据人手进行鉴别分析:二是同一病证中有关证侯类型之纵向的鉴别诊断,如哮证之发作期与缓解期、喘证之实喘与虚喘、黄疸之阴黄、阳黄及急黄,水肿之阴水与阳水,淋证之五淋鉴别等,既有相同的症侯表现,又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7、,既是辨证的重要内容,又是进一步分型治疗之前提。故善于运用鉴別比较法,才有可能抓住主要的辨证要点。2.3比较分析法:对某一事物某一环节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不同类事物中的相同之处,或同类事物中的不同之处,求同辨异,从而加深对该事物之认识和理解。在内科学习中,通常有两个层次之比较分析法。a病机证治之比较分析。如感冒与外感咳嗽,均多由风寒或风热之邪致病,都可见风寒型与风热型,可谓病机与证型相同,但由于病机重点不同,前者偏于外邪袭表,后者以外邪犯肺为主,故症状主次不同,固而有不同之诊断,治法与代表方剂亦异耳:又如胃院痛,肋痛、腹

8、痛均可见肝郁气滞型,治当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但具体之治疗方药又不尽相同,此异病同治,同中有异也。b证型判断之比较分析,目前之教材,为便于学习掌握,多辨病分型,一病数型论治。在各个证型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易鉴别。如水肿之临床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