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

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

ID:22086022

大小:6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7

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_第1页
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_第2页
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_第3页
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_第4页
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学好武氏太极拳 一、武氏太极的技术特点   外形   1.手法:五指自然伸直掌心内凹,竖腕坐掌俗称“五花掌”。松肩沉肘,手掌于小臂以及肘关节应保持135°左右定形后不可随意曲伸变化角度,此手法较易练出节节贯穿之内劲并有较大的承受力。   2.眼法:眼神是心灵的窗口,保持精神贯注正前方,一般目视前手指正方向为主。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的感觉。练功时随时地想相专注对方向我进攻及自身变化虚实之意念。   3.身法:中正安舒,下额后收颈椎自然竖直,命门后撑脊柱自然竖直即为提顶吊裆。百会穴与会阴穴垂直于地,一般上身胸腹部中心线与前脚尖方向一致,

2、身体调正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两手臂护住两肋,左手护左半身,右手护右半身即为护肫,手指掌高不过眉远不过脚。两肩关节拉开微向前内扣,肘关节向下沉坠,后背拔圆成为前松后紧,阳紧阴松即为含胸拔背。虚灵顶劲即为下额回收百会穴上顶,臀部下坐膝盖微内扣为裹裆,命门后撑,脊椎上下对拉顺直为上轻下重,上灵下稳形成竖脊坐胯之整体。   4.步法:两脚虚实分明,每向前迈步皆为脚根先着地,脚尖翘起。而后脚蹬地重心慢慢前移使前脚踏实后成丁八步也称“不丁不八步”,两脚的延线夹角为60度,最佳角度最具稳定性。每式以实腿变化,重心以脚跟拧地,脚尖翘起,内扣外摆灵活。虚腿脚尖点

3、地调整方向,虚腿在跟步与退步后两脚之间一定要保持一脚之距。始终能有一条腿保持重心平衡。   整个套路中包含有进步,退步,虚步,实步,蹬步,弓步,践步,垫步,扑步、盖步,交叉步等等起步轻灵,落步沉稳。   内意:   武氏家传太极拳是文人卢斤创,文人所练,文人所传的文化拳其重内不重外,重劲不重招,重气势不中样式,重意不重形。但必需通过严格规范的外形套路动作招式练出内在的意念,内含的劲路节节贯穿,气由内换,劲由内变,一开具开,骨缝皆开,一合具合,骨缝都合,全是内在之意,完整一气,周身一家,脚手相随。武李氏拳俗称站桩是定步的拳,练拳是活步的桩,内在含义

4、意念非常重要。   习练武氏太极拳一路中捋架就是为了练习内外三合完整一气。外三合既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既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最后达到周身一家脚手随,虚实开合,刚柔相济,随曲就伸,健身养生防身技击修心养性为一体的拳架。   二、武氏太极拳中捋架的特点   拳架小巧紧凑   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清朝时期达官贵人身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

5、,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劲法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充分发挥了武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而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和社会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过去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重内不重外   因武氏太极拳是文人所创,文人所传,文人所练,所以特别注重内在修养,尤其是永年广府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拥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

6、“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并著作五字诀一日:心静;二日:身灵;三日:气敛;四日:劲整;五日:神聚;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此外,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整体之灵劲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武氏太极拳前辈重视内涵修养。 步法灵活多变   步法在练习拳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武氏太极拳的步法灵活多变,实用性较强。它除了包括普及太极拳式中常用的弓步、马步、丁步、虚步、仆步五种步型和退进横跨三种步法外,尚有叉步、后虚步、下势步

7、、横裆步、三七步等步型,与扣步、摆步、碾步、践步、跨步、引进落空步等步法,以及蹬脚、起脚、踢脚、十字摆莲脚、二起脚等脚法。上述种种步法皆以丁八步为主,也可称“不丁不八步”。两脚前后沿线为60度左右,每一迈步动作都是以脚跟先着地脚尖翘起,以后脚跟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随后前脚掌慢慢踏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后腿进步退步都要以虚腿的脚尖点地。虚实变化在脚跟,每一转必以实腿脚跟为轴,虚实变化,两脚间的距离在进步与退步定式之后,应保持有一脚的距离,步法必须虚实分明。后脚定式后是推动身体发力的主根,不可随意挪动,更不可离地。前脚是调节人体运动的方向和角度。

8、身体调正,两脚在定步后不可在一条直线上,始终保持自身重心平稳之状态。   注重理论   武氏太极拳的理论为太极拳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