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ID:2208684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7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提纲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阳光)。2.植物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泥土等。(需要“阳光)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植物的根会向潮湿的方向生长。芭蕉的叶非常阔大,适应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仙人掌的叶变成了针刺,减少水分流失,适应生长在干旱的沙漠。4.蚯蚓适应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不同动物对环境有不同需求(学会举例说明)。5.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如:草兔子鹰。食

2、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如:草),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如:兔子、鹰)。6.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7.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8.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9.制作生态瓶:水要从自然水域中取,放生物顺序应先

3、放植物后放动物。减少水量或增加动物都可能造成小鱼缺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加,甚至造成一些小鱼死亡。注:绿豆种子发芽与水、阳光、温度的关系;绿豆芽生长与阳光的关系;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生态瓶中鱼浮到水面次数与水量、植物的多少、鱼的多少的关系,都是这个单元的对比试验,实验计划都要会写。10.对比的实验方法:改变的条件只能有1个,研究与什么因素有关就改变什么因素,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我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改变的条件阳光不改变条件温度、空气、水、相同的绿豆种子实验方法找6颗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其中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

4、透明的盖子,另外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黑色的盖子,同时放在阳台上,观察哪一组先发芽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复习提纲1.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3.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位于背光的那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位置角度改变而改变,光线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光源近,影子大;与光源远,影子小。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阳

5、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的位置高低变化而变化,清晨、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古代的人们曾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5.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6.影子的形成: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8.运用光的反射例子:镜子、汽车后视镜

6、,医生的额镜、潜望镜……9.对于同一种热光源,光线强,温度高;光线弱,温度低。10.形成强光和获得高温的方法:凹面镜(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和凸透镜(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加热制氧气)。11.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光滑程度,太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颜色深,表面粗糙,和太阳光线垂直升温快;颜色浅,表面光滑,太阳光斜射升温慢。12.光的特性有:光沿直线传播,每秒30万千米,传播速度非常快;光会反射;光会产生影子;光线越强,温度越高;13.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课本P40)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1.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2.常见

7、的地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压力越大,温度会越高。4.地球外壳的岩石圈由几个大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形的巨大变化。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地震和火山也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之间。5.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