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ID:22097262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1页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2页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3页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4页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素质作为当前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和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实质、价值意义、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G807:A:1673-0992(2010)11-0000-02    (一)人文精神的实质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根本精神,其核心是以追求真、善、美为最高价值理想,它是人类文明所凝结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在精神、信念、价值和理想

2、,能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提高人的心性境界和思维水平。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是当前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石。人文素质教育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它的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以人性的完整和谐、丰富圆满为发展目的,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知行合一,以启发诱导为主,强调行对知的作用,其实质就在于提升“人”的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过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它是以健身为先,与此

3、同时兼并健美、健心。学生通过接受体育教育,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及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情感和体育理想等,规范学生的行为,磨练学生的意志,塑造时代精神,而这些恰好暗合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质。因此,加强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价值观、认知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协同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迁移性,对学生在校期间和未来走向社会养成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适应经济改革发展的

4、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复合型人才不仅体现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对心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协调能力等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从人文教育的视域引领学校体育课程的构建,把体育的人文精神渗透于体育教育过程中,使其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拓展体育职能,是目前体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其次,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来说,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应该更注重人才素质结构的完整性。然而,长期以来,在教育内容的选

5、择上或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着注重运动技术的传习,关注运动技能的掌握,轻视人文精神的培育,总体呈现出“重体质,轻心智”的现象,导致了体育课程的人文氛围不浓,体育应有的文化品质和人文价值没能有效地融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体质、心智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结构,在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技能掌握的同时,注重学生心智的发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而这也顺应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再次,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体育课堂本身

6、的内在要求。由于体育教学目标育体、育心的要求,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同时由于学校体育比其他学科的优势: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技能学习的重复性、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交往的多边形特征,同时也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等学科为一体的,并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优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健全的人格以及丰富的实践能力。这些对不断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促进。因此,人文精神教育理应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7、。    (三)体育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去构建体育课程,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从“人”即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体育课程的真正含义。体育课程的人文培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倡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完善为最高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教育观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体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把体育教

8、育重心转向“健康第一”,使体育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面向全体学生,把握教育规律,着眼于终身体育的思想,由增强体质转向身心和谐发展,由重技术传授向培养体育能力转变,由共性教育向因材施教转变,突出体育的愉悦身心功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和激励。所以,学校体育必须树立“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教育观,注重学生体质、心智的全面发展,拓展体育教育的界限,不仅要让学生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