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

ID:22101025

大小:7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7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_第1页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_第2页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_第3页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_第4页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调依均而成均依律而定”是我国传统宫调理论之一,先秦《吕氏春秋》至后来历朝历代的《乐志》《礼志》对此都有阐述。上世纪初,西学东渐,乐界惯于用西方音乐的理论范式来描述我国古老的乐学。就“音阶”概念而言,与“均”有几分相似,且逐渐取代了“均”的文本表达。文章着眼于对“均”的多维度剖析,旨在厘清它与西方“音阶”概念之异同,并期许为中国传统乐理正本清源。  关键词:中国乐理;宫调理论;“均”;音阶;音列  :J612:A  “调依均而成,均依律而定”——日本音乐学家林谦三(HayashiKenzo1899-1976)如是说[1]。  一、“均”为

2、何物  均,作为我国传统宫调理论的核心语汇之一,其语义有三个指向。一为立均出度之均;二为旋宫转调之均;三为以耳齐声之均(音jun)。这三种语义既相区别,也相关联。正是它们的共存,赋予了“均”丰富的学理内涵。  1.“立均出度”之均  “立均出度”是“均”字最早应用于音乐文献的案例。《国语·周语下》[2]云:“景王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3].此处的“均”系指用来为钟“度律”的均钟,它相当于一个具有恒定标准音性

3、质的弦准调律器。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昭言:“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汉大予乐官有之”①。据考,曾侯乙墓出土的那件雕琢精美、纹饰繁缛的五弦乐器,便为均钟[4]。黄翔鹏先生为此专门撰写《均钟考——曾侯乙墓五弦器研究》[5],并认为伶州鸠所言“立均出度”是指七声音阶各个音级律高位置的总体结构。如曾侯乙钟铭中详尽开列的各律音高关系,其作用主要即在“立均”,即确定音乐中所使用的某种音阶的调高。在这同时,不同的“律”又能表现为一定的长度,即提出一定数据来作为音高的标准,这就是“出度”了[6]。  2.“旋宫转调”之均  

4、“旋宫转调”即旋相为宫,它是我国宫调应用理论中常见的转调手法。旋宫的依托是“律”、旋宫的对象是“声”、旋宫的元素是“均”。“旋宫转调”之“均”是我国传统乐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均”义。  《礼记·礼运》(《十三经注疏》阮元刻本)云:“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新唐书·杨收传》[7]云:“夫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将十二律中的每一律通过“旋相”依次作为宫音,即可得到十二个宫音,也就是十二种调高。宫音的转移就是调高的转移。每一宫系有五种调式,那就可产生六十种调式。又一均之中每宫有七个调头,所以共有八十四调(头

5、)。  1936年,林谦三在专著《隋唐燕乐调研究》中开宗明义:“调依均而成,均依律而定”,阐明了“均”与调、律之间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对“宫均同律”的旋宫现象,林谦三云:律有十二(黄钟、大吕等),律之首为黄钟。声有七(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声之首为宫。十二律各配以宫,更使其余之声跌相顺应时,可得十二段的七声(或五声)之列。换言之,即是十二均。十二均之首为黄钟均。”[8]之后,又将七声之列(即一均)之音程关系列表如下:  以上论述从“旋宫转调”的方法、“均调合律”的现象着手,说明“均、律、调”彼此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某种关联。值

6、得一提的是,林谦三并没有直接将“均”视同于音阶。文中只言“七声音列”,并未提及“七声音阶”,而且将“七声之列”加注为“一均”。这说明,在林氏看来,“均”与音阶不是同一物,“一均”只能是“一列音”,即音列。  3.“以耳齐声”之均(音jun)  “以耳齐声”强调以人耳之听觉来衡量音准。何苍伶在《燕乐二十八调之谜》中说:“均……初为调音器,后为音乐术语”。关于“均”的读音,在不同语境中是有所区别的。作为音列和调音器时读“yun”,但在衡量所调之音的效果时则读“jun”,如《吕氏春秋·圜道》中的“音皆调均(jun)”。  “以耳齐声”之均与“

7、立均出度”之均有些类似。但“以耳齐声”主要指向音准方面细微的调节,而“立均出度”则是确定律的高度,是大方向。战国时期,乐器制造业的文明促进了音乐声学的发展。在声学实践中,振动频率决定音的高低。如果受振发音体的固有频率与原发音体所发之音的频率相”是我国传统宫调理论之一,先秦《吕氏春秋》至后来历朝历代的《乐志》《礼志》对此都有阐述。上世纪初,西学东渐,乐界惯于用西方音乐的理论范式来描述我国古老的乐学。就“音阶”概念而言,与“均”有几分相似,且逐渐取代了“均”的文本表达。文章着眼于对“均”的多维度剖析,旨在厘清它与西方“音阶”概念之异同,并期

8、许为中国传统乐理正本清源。  关键词:中国乐理;宫调理论;“均”;音阶;音列  :J612:A  “调依均而成,均依律而定”——日本音乐学家林谦三(HayashiKenzo1899-1976)如是说[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