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

ID:22106693

大小:5.17 MB

页数:345页

时间:2018-10-27

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_第1页
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_第2页
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_第3页
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_第4页
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理工大学机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二〇一四年九月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学校:安徽理工大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完成时间:2014-7-20联系信息:王传礼chlwang@aust.edu.cn学校负责人签字:学校盖章:安徽理工大学二〇一四年九月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目录0背景信息11学生3标准要求1: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31)专业层面吸引优秀生源的具体做法包

2、括以下方面42)学校层面吸引优秀生源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方面6文档索引7标准要求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的执行落实。81)学习指导92)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113)学生心理辅导134)其他形式学生指导14文档索引15标准要求3: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要求;并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与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171)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估172)其他学习过程的跟

3、踪评估203)学校、学院主要通过如下方式评价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22文档索引23标准要求4: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24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转学252)转学、转专业学生学分替代与互认253)学生免修课程的规定254)近三年,转学、转专业(转入、转出)情况25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文档索引252培养目标26标准要求1: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261)本专业社会需求状况262)学校定位263)本专业

4、的学科支撑27文档索引28标准要求2: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取得的成就。281)本专业培养目标282)主要就业领域与竞争优势293)师生与社会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渠道与措施34文档索引34标准要求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351)培养目标的评价机制352)2013年培养目标的修订过程393)此次修订改动的理由与内容404)参与此次培养目标修订的企业专家43文档索引433毕业要

5、求461)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即毕业要求462)本专业毕业要求与专业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473)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撑关系48文档索引494)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内容与过程50文档索引594持续改进62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标准要求1: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62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622)教学环节质量要求70文档索引75标准要求2:专

6、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781)应届毕业生调查782)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783)用人单位与社会反馈79文档索引81标准要求3: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811)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考核结果用于改进的措施及效果812)毕业生反馈用于改进的措施及效果833)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修订所发挥的作用84文档索引865课程体系88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881)本科生培养目标及专

7、业教学计划882)教学大纲制定及落实993)学分要求及选课规定994)课程计划与毕业要求的关系1035)课程体系设计与修订106文档索引108标准要求1: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110文档索引112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标准要求2: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的培养。113文档索引

8、119标准要求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1211)实践教学体系1212)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