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

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

ID:22111218

大小:11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_第1页
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_第2页
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_第3页
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_第4页
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肖邦《a小调前奏曲》曲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肖邦《a小调前奏曲》作品分析姓名:郝雨晨学号:2007213787一、概述1、作品背景材料: 《a小调前奏曲》(OP.28No.2)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创作转型时期小型体裁的代表作之一,诞生于华沙起义时期。其创作背景源于1831年华沙起义被镇压,肖邦因自己无法回国参加民族抗战,胸中强烈的爱国热情无处释放,内心感到无比愤慨与苦闷,他将这种情感倾注于所创作的音乐之中,使得全曲都渗透着一种压抑、低沉的情绪。而本曲与其创作的其他如《c小调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等作品相比,除了饱含激愤悲痛之情外,又多了一丝迷惘、茫然的的色彩,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2、结构图示本曲是以并行对比不等长四句式乐段

2、为基础的一段曲式,其结构图示如下:A23=Int2+[ab5(2+3)+ab’5(2+3)+ab’’7(4+3)+b4]二、具体分析该作品从属调e小调开始,作为引子的左手声部,从一开始就保持着等分节奏的和弦双音分解,反映出作者心绪不宁却无处倾诉和发泄的情愫,好像眼前呈现出肖邦本人迈着沉重的步调思索的情景,使人听来也觉得倍感压抑。第一乐句可分为两个分句,构成了2+3的节奏,在开始的部分作者设计了一个先四度下行后三度上行的动机,仿佛是人的一声叹息。(如右图)而后旋律在第四小节处转为G调,并形成顶针句法。(图示见第一页谱面)整句节奏为顺分特点,位于中低音区,也为全曲定下了低沉、压抑的情

3、感基调。第二句同样可分为2+3的分句,在第一句与第二句的过渡中同样运用了顶针句法。第二句进入时(第8小节处)将第一句的材料移调至b小调开始,第一句中出现的动机在第二句中再次出现,但是与第一次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出现时节奏时值紧缩,并且转移到强位上面,是第一乐句的假并行。整句节奏依然呈现出顺分特点,在第一分句与第二分句处使用了顶针句法,旋律转为D大调,在11小节处的和声进行上,同时作为D大调的副导七和弦和a小调的重导七和弦,使得旋律又回到了主调a小调上。(见第一页谱面标记)第三句可分为4+3的分句形式,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动机在这一句中第三次出现,较前两句的区别是时值被扩大,并且

4、出现在强拍弱位处。整句顺分性节奏特点不变,在第一分句与第二分句处使用了顶针句法。第四句在进入时与前一句形成了顶针句法,这一句的材料是之前材料的变化再现,最后保持a小调结束全曲。三、总结这首《a小调前奏曲》采用了并行对比不等长四句式乐段为基础,调性布局与和声运用是本曲的一大特色。尽管作品的主调性为a小调,但却是从属调e小调开始,并在其后短短的二十多小节中进行了多次调性转换。节奏时值与声部位置的不断变化,使得主题动机的每次出现都给人以熟悉而又不失新意的感受,这一方面深化了作品主题压抑、灰暗的阴沉气氛,另一方面又避免了音乐的单调与呆板。根据对作品材料、和声的分析,在看似平静的旋律中却隐

5、藏着肖邦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作品压抑、迷惘的旋律特征,极大反映了肖邦热忱却无处宣泄的爱国情感,更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潮流的真实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