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ID:22114283

大小:1.50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9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_第1页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_第2页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_第3页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_第4页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吸痰机 的操作流程门诊郭翠平痰:是喉以下呼吸道病理或生理分泌物。吸痰:是为某些痰液不能咳出或者呕吐物误入气管的病人吸引出痰液或者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抢救方法。目的:1.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2.用于不能将痰液咳出的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术后病人,解除其呼吸困难。3.用于留取痰标本,作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选用抗生素。评估:一.病人评估1.病人的目前病情、生命体征。2.病人呼吸有无鼾声,咽喉部有无痰液、呕吐物,呼吸困难、发绀程度,口腔及鼻腔情况。3.病人意识状况及合作程度。二.用物评估吸引器功能

2、是否良好,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一致,各导管连接是否正确,用物是否齐全,适合病情需要。评估预期目标1.病人无窒息感,呼吸困难、发绀症状明显改善。2.病人呼吸道通畅。3.病人口腔清洁,无异味,感觉舒适。4.病人呼吸平稳,有安全感,愿意配合。准备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熟悉吸痰器的原理和要求。2.病人准备:理解吸痰的意义,有安全感,主动配合。3.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多头电插板、治疗盘内放有盖敷料碗2只(一只盛0.9﹪NS、一只盛无菌吸痰管数根,气管插管病人用直径为导管腔径的1/2~1/3大小的吸痰管),弯盘、无菌手套

3、、镊子、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简易呼吸器等。检查并调节电动吸引器的负压(成人压力40~53.3KPa,儿童压力<40KPa)。实施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在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2.接上电源,打开开关,再次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根据病人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协助病人头偏向一侧,面向操作者。戴手套,接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3.协助病人头偏向一侧,面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其张口,检查病人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以免负压吸附粘膜,引起损伤。

4、一手用无菌持物镊持可控式吸痰导管头端插入病人的口腔咽部,然后另一手封闭进气孔吸引口腔咽部分泌物;而当吸痰管插入到咽喉部时稍停顿,给患者一个喘息休息的时间后,当患者吸气声门打开时顺利插入吸痰管。4.如从口腔吸痰有困难者,可从鼻腔抽吸,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抽吸时间<15秒,一次未洗尽,隔3~5分钟再吸。5.吸痰毕,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导管,关上吸引器开关,插净病人脸部分泌物,并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口腔咽部气管评价1.病人呼吸道通畅,呼吸改善,无粘膜损伤。2.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被及时吸出。3.操作者操作熟练,病人满意。4

5、.病人有安全感愿意配合,医患沟通有效。吸痰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检查吸痰管和排气管,不能接错,检查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符,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2.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病人有痰时及时吸痰,不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病人的痛苦。3.吸痰前后给予病人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病人的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吸口腔分泌物后应更换吸痰管再次吸气管内分泌物。5.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器

6、负压压力一般调节为40~53.3kpa;儿童吸痰压力<40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勿超过2h,贮液瓶内液体达2∕3满时,应及时倒掉,以免液体过多,被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吸引完毕刷洗贮液瓶,并侵泡消毒。6.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吸痰勿插入过深,如吸出血性液体暂停吸引。7.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以免病人缺氧。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面色、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质、量及颜色等。8.吸引完气

7、管内的痰液后,不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9.如痰液粘稠,可扣拍病人背部也可缓慢稀释痰液药物,便于吸出。吸引方法不当,可带来如下后果:1.气道粘膜损伤:负压过高,吸痰管开口正对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2.加重缺氧:吸痰不仅吸除一定量的分泌物,同时也带走一定量的肺泡内的气体,使肺内通气量减少,加上导管内插入吸痰管后气道阻力增加,造成通气不充分。3.肺不张:负压吸引,减少肺内通气量,促进肺不张。4.支气管哮喘:负压吸引刺激可能引起。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