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

ID:22114978

大小:6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7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_第1页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_第2页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_第3页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_第4页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摘要:对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有助于把握他在乌台诗案后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本文认为,乌台诗案前,苏轼的诗歌创作情志主要体现在奔放外露的不羁性格、致君尧舜的儒家情怀、时光易逝的焦虑情绪、归隐与否的矛盾心态四个方面,总体上以外露为基调。而谪黄期间,苏轼的诗歌创作在情志上一变而以内敛虚静、随缘自适、平和超脱、幽怨婉曲为主。可见乌台诗案的政治打击和贬谪黄州的艰苦生活使他的思想、情感和心态变得更加复杂,但其内在的共性则以内敛为基调。  

2、关键词:苏轼黄州诗歌情志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作为诗人思想与情感综合体的诗歌创作情志,是诗人内在精神层面表现出来的包括思想、情感、心态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结合,是构成和决定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关键因素。苏轼的诗歌创作,自嘉■六年签判凤翔府后迅速成熟并长期保持较为稳定和统一的风貌特征,直至元丰二年“乌台诗案”爆发和元丰三年被贬黄州,苏轼的诗歌创作风貌才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诗歌创作情志的改变。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和长达数年的贬居生活确实对

3、苏轼的诗歌创作情志产生了极大影响。王水照先生认为,“苏轼的作品是他思想和生活的形象反映,他的创作道路不能不制约于生活道路的发展变化”。只有深刻理解了苏轼诗歌创作情志在乌台诗案前及被贬黄州后的差异,才能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政治挫折和人生遭遇对苏轼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  一、性情上由奔放不羁转变为内敛虚静  早年苏轼性格奔放,言行不羁。他的好友文与可在《往年寄子平》一诗中追忆熙宁二年他和苏轼相见时的场景,对说明苏轼早期为人风格颇有典型性,诗中说:“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顾子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

4、狂生。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虢带随纵横。喧呶歌诗嚣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当时苏轼三十四岁,而且担任殿中臣直史馆判官告院一职,竟然会如此纵情奔放。这种性格,令他的父亲苏洵非常忧虑。苏洵在《名二子说》中满是忧虑地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自己在《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中说自己“余性不谨言语,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肺腑。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而已”,在《和潞公超然台次韵》中也说自己是“交浅屡言深”。明代文人袁中道在《次苏子瞻先后事》中说苏轼的个性是“少为人雄快俊爽,内无隐情”,又说他“刚肠嫉恶,

5、又善谑笑,锋刃甚利”。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则说他是“襟怀浩荡,中无他肠”。  熙宁五年,苏轼在《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一诗中形容自己是“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闻声自决聚,那复受絷维”。可见苏轼的性格中有追求自由的一面。这种性格在他写于乌台诗案之前的诗歌里有比较明显的反映,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中常用“狂”字来形容和概括自己的个性。比如“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颍州初别子由二首之一》)、“老狂聊作座中先”(《座上赋戴花得天字》)、“疏

6、狂似我人谁顾”(《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等。用“狂直”、“老狂”、“疏狂”等词语评价自己,反映出苏轼对自己追求自由和率真的个性有着高度的自我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仕宦人生的阅历增加,这种过于外露的性格在他身上虽然有所收敛,但骨子里崇尚自由的天性却并未改变。在《游卢山次韵章传道》一诗中,他就说自己是“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在此种野性的驱使下,苏轼自然会屡屡发出“狂言”、“狂语”。在《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一诗中,他就说自己是“狂言屡发次公醒”,在《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7、》一诗中,他又说自己是“醉后狂歌自不知”,在《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一诗中,他更是带着自我欣赏的语调说出“数诗狂语不须删”的话。实际上,这些狂言、狂语本质上都是酒后吐真言,对此苏轼有所认识,但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于是就有了《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仍邀同赋刘贡父》一诗中所谓的“去年送刘郎,醉语已惊众”,以及《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二首》中所谓的“醉后粗狂胆满躯”的话。但是,有时他也是为了吐真言而故意要喝醉酒,从而借酒抒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铁沟行赠乔太博》一诗中所谓的“欲发狂言须斗酒”。无论是酒后狂

8、言,摘要:对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有助于把握他在乌台诗案后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本文认为,乌台诗案前,苏轼的诗歌创作情志主要体现在奔放外露的不羁性格、致君尧舜的儒家情怀、时光易逝的焦虑情绪、归隐与否的矛盾心态四个方面,总体上以外露为基调。而谪黄期间,苏轼的诗歌创作在情志上一变而以内敛虚静、随缘自适、平和超脱、幽怨婉曲为主。可见乌台诗案的政治打击和贬谪黄州的艰苦生活使他的思想、情感和心态变得更加复杂,但其内在的共性则以内敛为基调。  关键词:苏轼黄州诗歌情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