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

ID:22116047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_第1页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_第2页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_第3页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_第4页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关键词】小儿腹泻;中医治疗;各医家治疗心得  【】R722.13+2【】A【】1004-4949(2012)10-0127-02小儿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多见,多发于二岁以内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而总的来说,都与脾胃有关,病变在大肠。脾为土脏,职司运化,性喜燥恶湿,容易为湿所困而病。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一旦寒温失调,或乳食失调,均能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食合污于大肠而致泄泻。总之外感之湿为致病之因,而内生之湿邪为脾病之果

2、,内外之湿,乳食之滞,蕴蓄脾胃,是为泄泻病理的基本因素。  小儿腹泻临床病症多端,在治疗方面,去积消食、导滞攻下、清热利湿、温中祛寒、健脾益气、利水渗湿、涩肠止泻、行气消胀、养阴清热、扶阳固摄,为治疗腹泻十法,而温、清、消、补是临床常用的,临床各医家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运用。  扶本祛邪:泄泻之本在于脾,而小儿之脾常不足,调脾胃为第一要务,即使非脾虚之泻,亦常加入二、三味以扶脾,且病情有一分好转,便追加一分扶脾药。金绍文1多用白术、茯苓、扁豆、陈皮、木香,史方奇2认为当用党参以治本,为重点,

3、病重者党参量可加大,病甚者可用红参,虚极者可用西洋参。刘氏3认为健脾补本重用黄芪,认为党参稍腻,白术利水,用量均不宜重,唯独黄芪没有二者缺陷,健脾益气之功著,临床用量多在30克以上,收效著,且无副作用。其次是祛邪,本病多发于夏秋季,发病以湿热为多见。因而祛邪分除湿与清热。史氏2认为,湿因脾虚不运化所内生,热为湿遏积滞所成,故当以除湿为主,清热次之。秦廉泉4常以黄连、车前子为伍,对不论是除湿为主,还热重于湿的湿热泄泻皆可用之。江育仁5在治疗本病时,主张利湿首选苍术,清热重在黄芩,苍术性味微苦,芳香悦胃,醒脾助运,

4、疏化水湿,故对脾失输化,湿胜则濡泻病作用较好,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泻之偏于热者,用时宜炒熟存性,可增强止泻作用。  湿热清肠略参酸涩:有些医学认为石榴皮、乌梅、诃子、赤石脂等酸涩药有敛邪之碍,凡有兼杂湿热概属禁用。冯氏6临证体会兼夹湿热亦可收敛,凡属久泻久痢,只要里急后重症状不明显,而大便水分多,或呈喷射式者,均可采用酸涩止泻药,现代医学研究,这些药中有一些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秦氏4认为“久泻不尽,宜补而兼涩”,诃子,粟壳二味,涩肠固脱之效著,投之得当,可立竿见影。  调脾胃,勿忘滋养脾

5、阴:由于暴泻或久泻或过用苦寒,湿燥之品致津液受伤者,证见大便次数多而溏,肛门皱褶失润,四肢皮肤干皱,口渴欲饮,舌红少津,治宜清肠滋液。金绍文1以少量黄芩、黄连配用足量的石斛、麦冬、俾肠热清而液生,泄泻可止。滋补之剂,往往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而致纳呆、腹泻。  调脾安中而喜用温燥:泄泻之致病因素主要是湿。金氏1提出临证用药宜偏温、偏燥。如苍术、白术、煨木香、香附子、川朴、炮姜、陈皮等,经常使用,即使是热泻,也不忘加温燥药。脾健之功在脾阳,湿邪易损伤阳气,护阳唯温,祛湿宜燥。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阴既不足,阳亦未充。泄

6、泻久治不愈,可有伤阴,伤阳两种不同演变结果。若见脘腹冷痛,喜暖畏寒,手足不温等阳伤症状时,秦氏4认为补命门火药中以破故纸、苁蓉为佳,此二味温而不燥,适用于小儿。冯氏6认为婴幼儿的脾肾阳虚久泻,附子理中汤的疗效早已肯定,认为关键作用在附子,附子温肾阳以壮命门之火,火旺生土,脾阳得以恢复,运化功能正常而泻自止。  清化湿热寒温并用:久泻颇多寒热虚实错杂者,即肠中湿热结滞,脾气虚寒,颇类乌梅丸证,宜选用七味白术散合三地泥煎,或四君子汤合三地泥煎,在加减中灵活应用干姜、肉桂、乌梅、黄连等药,此法清、补、寒、热、酸、甘、

7、辛并用,使补脾不滞湿,辛温而不伤津,苦寒而不损阳,即能补脾升阳,又能清热化湿。  导利固涩,三法相伍:小儿泄泻,伤食最多,即便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亦每多夹滞,故每用消导之楂炭、炒麦芽、莱菔子等。古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故利小便为治泻必用之法,但又因小儿有“易虚易实”的特点,泄泻易致清气下陷,津气暴脱,甚或阴竭阳之危重症,所以在利导之时常加诃子、石榴以收涩。即使是初病,若是暴泻、口渴亦常用之,金氏1认为三法【关键词】小儿腹泻;中医治疗;各医家治疗心得  【】R722.13+2【】A【】1004-4949(2

8、012)10-0127-02小儿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多见,多发于二岁以内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而总的来说,都与脾胃有关,病变在大肠。脾为土脏,职司运化,性喜燥恶湿,容易为湿所困而病。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一旦寒温失调,或乳食失调,均能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食合污于大肠而致泄泻。总之外感之湿为致病之因,而内生之湿邪为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