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

ID:2211854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_第1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_第2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_第3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_第4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每一节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2、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体现教师在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课前,我们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合作内容,交流反馈、可能出现情况、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地设计;课中,我们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必要时教给学生诊断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调整其学习时间,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

3、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课后,善于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长期地进行。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组合作的具体做法  (一)准备阶段  1.分组  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合理的分组也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常见的分组遵循以下三种原则:①就近原则。所谓就近原则就是同桌和前后的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它的好处是位置变动小,利于课堂上临时分组,缺点是组与组之间存在着知识水平、能力的差异,因而如进行竞赛类活动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探讨时就存在组际间的不公平。②自发原则。自发原则就是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

4、特点等自我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它的好处是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作探讨的积极性更高,缺点同就近原则一样,也存在组际间的不公平。③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就是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形成优质的学习小组。这是目前合作学习中最有效的学习小组,因为它不仅兼顾到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而且考虑到组与组之间的公平性,便于组间竞赛。当然,这样的分组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前提前分好,并在课前及时调整好座位。  2.课前资料(材料)准备  “展示是最好的评价”,为了能在课

5、堂上有所表现,学生们必须在平时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养成经常看书、看报、关注广播、电视新闻的习惯和上X查找相关地理资料的习惯,实际上这些活动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如课前要求各小组选择与家乡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并作社会调查、整理资料,再在课上小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区域发展优势,把握家乡经济发展的方向,并向全班汇报交流。  (二)课堂实施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所以说,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相

6、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辩论或竞争,能从中体验合作的价值,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1.合作任务的设置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呈现的方式。合作学习何时为佳?我认为,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二是遇到个人能力不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2.小组合作形式  ①组内合作,把合作学习任务的内容分解,由组内成员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②组间合作。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间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共同

7、学习的目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对话,也可以是模拟、表演、实验、调查访问、举办演讲会、辩论会等。  3.活动过程的开展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展开,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我在设计《滔滔黄河》一课的小组活动时这样安排,第一站:走近黄河——我对黄河知多少?将查到的资料进行分享(诗歌、历史、现状都可以)。一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作补充。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文本内涵,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二站

8、:了解黄河,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从而突破重、难点。第三站:热点透视——延伸与拓展:一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各抒己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