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

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

ID:22131047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_第1页
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_第2页
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_第3页
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_第4页
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徽派建筑为例谈地域建筑传承与创作手法【】本为以徽派建筑为例,阐述地域性建筑的风格特征、空间特征和技术特征。通过对传统皖南民居的研究,阐述其对于新徽派建筑的启示作用,并从风格、空间、技术三个方面分类阐明新徽派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当实践的创作方法。最后,运用方法论的原理,概括总结出地域建筑创作的四个基本手法。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徽派建筑、风格、空间、技术  1.传统徽州建筑特征分析  谈到徽派建筑、皖南民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马头墙、粉墙黛瓦、天井这些词语,这里,我们将徽州传统建筑的特征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分析,即风格

2、、空间、技术。  1.1风格特征  最能体现徽州民居特点的表象特征便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特点,这包括人们最为熟悉的对徽州建筑的形象认知:粉墙黛瓦、马头墙、门头等等。  1.1.1屋顶  徽州村落的屋顶形式是坡屋面,参差错落。房屋的屋顶和山墙的上缘均铺以青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徽州民居中的“黛瓦”。大,中型民居的主要厅堂脊头有做成龙,鸡等花饰。普通山墙为硬山式不出屋顶,厅堂等重要建筑的山墙用出屋顶的屏风墙,随着房屋进深的大小,有一山、三山和五山屏风墙的不同。  1.1.2墙面  与之前所阐述的屋顶一起,徽州“粉墙黛瓦”的说法早已为人熟知。古

3、徽州的能工巧匠们刻画出墨色的屋顶与白色的墙面的对强烈比,就是这简简单单的白墙面,却有着极为理性与低调的美感。  1.1.3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在发生火灾时,起着隔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为了使封火墙具有艺术美感,设计师将其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千姿百态,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  1.1.4门头  徽州古民居的门,有大门、侧门、角门、后门、券门等。徽州民居的高墙门以门头为装饰重点,形成了简易的或者复杂的门楼装饰,在实用功能上,门楼主要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可以类比做现

4、在的雨棚。门头也是建筑中最为讲究的精华部位,是房屋主人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1.2空间特征  1.2.1建筑平面  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基本方整,绝大多数都以围绕扁平长方形天井为基本单元,单元之中的房屋呈三面或四面围合,轴线取中,两厢对称。徽州民居典型平面房一般面阔三间,明间临天井。两侧辟有厢房,可住人或起到调节起居的作用。  1.2.2天井  天井是皖南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四周高墙围护,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天井是堂屋的延长空间,是空间受限的徽州民居里唯一能感受到四季交替变化的空间,正是由于天井的突出作用,使徽州民居

5、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体现着建筑的有机性。  1.2.3庭院  庭院是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明显的园林化、生态化特色。一年四季,庭院里总是水常流,鱼常游,花儿常开,香气常飘,使人一置身其间就顿感赏心悦目,为浓烈的园林化情调所陶醉而流连忘返。  1.3结构特征  皖南木结构的建筑的建筑特点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穿斗式的木结构形式:  (1)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分离机制——墙倒屋不塌。墙体只起围护作用,木构架为承重体系。这是充分发挥大木构架结构作用和土材围护作用的最佳构筑方式。  (2)抬粱构架与穿斗构架互补机制。这些穿枋斗枋都

6、是穿过柱身形成纵横交错的框架,柱枋间嵌入板壁加强框架刚度,增强抗震抗风性。  2.新徽派建筑创作手法分析  这里,我将新徽派建筑的乡土地域性传承也概括为三种主要的方式:风格特征传承、空间特征传承与技术特征传承。  2.1风格特征元素传承  2.1.1屋顶  传统的屋面形式可以再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更加具有生命力。这里笔者将新徽派建筑的屋面造型手法归纳为三大类.  1)抽象简化。将坡屋顶化为面和边界线进行处理,同时经常将部分结构框架外露以获得边界,抽象表达了传统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2)传统符号的提取拼贴。在万科第五园的设计中,大量应用

7、了坡屋顶的符号,再重点配合中国传统庭院等元素的创造性运用,造就了一个现代感很强,但是又充满民族韵味的居住建筑精品。  3)隐喻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是继承传统屋面的造型特点与实际的视觉感受,通【】本为以徽派建筑为例,阐述地域性建筑的风格特征、空间特征和技术特征。通过对传统皖南民居的研究,阐述其对于新徽派建筑的启示作用,并从风格、空间、技术三个方面分类阐明新徽派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当实践的创作方法。最后,运用方法论的原理,概括总结出地域建筑创作的四个基本手法。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徽派建筑、风格、空间、技术  1.传统徽

8、州建筑特征分析  谈到徽派建筑、皖南民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马头墙、粉墙黛瓦、天井这些词语,这里,我们将徽州传统建筑的特征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分析,即风格、空间、技术。  1.1风格特征  最能体现徽州民居特点的表象特征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