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ID:22131174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_第1页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_第2页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_第3页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_第4页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摘要]美育和德育自古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尤其需要注重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易于促成师生共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立足以美育促德育的必要性分析,探寻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美育;德育;实效性  []G641[]A[]1009—2234(2013)07—0148—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

2、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思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自“05方案”实施以来,思政课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实效性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有助于形成师生共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一、以美育促德育的必要性分析  以美育促德育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内在的学理依据和现实需要。  1.以美育促德育有悠久的思想渊源。从教育的传统看,我国向来就有“以美促善、美善结合、真善美一体”的教育传统。儒家文化重视“礼”、“乐”对人的教化作用,孔子主张以“诗”和“乐”作为教育手

3、段,提出“乐相济”的观点,意在说明“礼”和“乐”等美育内容对人的感化和影响。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书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说明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性情发育,蔡元培更是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认为美育在道德观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宗教般的教化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一直坚持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都强调高校教育要将美育贯彻到教育方针政策中去,培养德才兼备

4、的高素质的人才。以美育人,美善结合的思想在西方也同样被重视。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指出音乐如能教育得法,就可以净化心灵;德国古典哲学奠基者康德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2.以美育促德育有内在的学理依据。美育与德育自诞生以来就相互交融,善的东西一定是美的东西,而让人产生美的感受的也一定是具有善的东西。真正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这就决定了美育德育的重合。美育借助生动、感人、优美的画面、歌声等具体的形式,去感动人,提升人的境界。德育以明善恶的来感动人,提升人的素质。美育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什么

5、是“美”,怎样欣赏“美”,如何创造“美”之外,更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塑造健全的人格。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美育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道德分析、道德评价能力的过程。  3.以美育促德育,符合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要求。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和终极目标,对此,国家和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调学校

6、教育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将美育贯彻到教育方针政策中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能提高修养,增强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侵蚀的自觉。美育可以帮助主体在美的对象中理解人类和自身,引导主体从不同方面自觉地塑造自己。不仅如此,美育还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清华大学通过实验得出“8-1>8”的结论,即每天坚持进行1小时艺术活动的学生,学习效果高于全天8小时做功课的效果。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加诺夫通过实验得出,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用音乐加以调节,记忆力可以提高2.17-2.50倍。更为重要的是[摘要]美育和德育自古就有着紧密的联系,

7、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尤其需要注重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易于促成师生共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立足以美育促德育的必要性分析,探寻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美育;德育;实效性  []G641[]A[]1009—2234(2013)07—0148—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