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

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

ID:22135589

大小:47.2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_第1页
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_第2页
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_第3页
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_第4页
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初三长宁语文二模卷(有答案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宁区初三语文2018二模语文试卷2018.4(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却疑春色在邻家。(王架《雨晴》)3、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5、草色烟光残照里,。(柳永《蝶恋花》)(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山居秋暝(王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2、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初平”的意思是;“春芳歇”的意思是(2分)7.对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的律诗。B.都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C.颔联和颈联都是工整的对偶句。D.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此书的作者是鲁国的史官。(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是:()(3分)A.“必以分人”的“人”与“民弗从也”的“民

4、”意思不同,表现了庄公对“人”的亲近、依靠和对“民”疏远、漠视。A.“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中的“视”与“望”意思不同,写出了曹刿视察敌情并做出准确判断的过程。B.“何间焉”、“何以战”中的“何间”与“何以”都是倒装句。前者显示了乡人对国事的冷漠,后者显示出曹刿的“远谋”。C.“公将战”和“公将鼓之”都可以解释为“将要”。前者表现出庄公不惧强敌敢于接战的勇气,后者则证明庄公急躁冒进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宋)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①,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②,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

5、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人不困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③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④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注释】①济:渡②陈:同“阵”,阵势③子鱼:宋国大臣④常言:指不切实际的常谈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彼众我寡()(2)宋师大败()12.下列对划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B.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C.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D.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13.子鱼认为战争就是“__________

6、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宋襄公自诩为“君子”,实际上也有人称他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君子”,但也有人嘲笑他“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述你对此公的评价。(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说“尊严”①人是万物之灵!“灵”在哪里?②如果按照

7、《圣经》中描述的那样,人类的祖先和其他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使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的,是那枚禁果——亚当和夏娃偷食了伊甸园中知耻识羞的禁果,从而被注入了荣辱观,得到了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尊严。③尊严的有无构成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动物界中,最聪明的莫过于我们的近亲猩猩,它们有语言、会思考,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但是唯独不知道尊严为何物。它们没有荣辱观羞耻感,即使被当作玩物,()能得到一根香蕉,就可以视牢笼为天堂。这使它们终于没有迈出成为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