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ID:22138468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_第1页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_第2页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_第3页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_第4页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与水分利用率造成的影响,将地膜覆盖、等行距种植、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模式等作为研宄对象,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根系长度、根干比重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模式的运用可显著加快根系生长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结论。关键词:玉米;栽培方式;根系生长;水分利用率;影响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632081玉米是一种水量消耗极大的植物,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栽培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和优化,充分运用种植中可以提供的水资源,从而尽可能的提高玉

2、米实际产量。1玉米栽培方式1.1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可以很好的保存土壤水分,提升玉米吸收养分的能力,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可以被玉米作物充分吸收,提升成活率与产量。然而,该栽培方式在较为干旱的地区中使用,主要消耗土壤水分,加快了干枯的速度,并且其对应的增温效果较为单一,有可能会使玉米作物的根系与叶片过早衰退。该栽培方式适合短期增产,在长期增产中应谨慎使用。1.2稻秆覆盖秸秆覆盖可对水分、肥料等之间的作用进行调节,减少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间接提升土壤肥力。此外,这种栽培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储水量,还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证作为水分平衡[1]。在土壤的温度方面,也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将秸秆覆盖在土壤的表面上,

3、防止土壤遭受阳光、雨水等的直接侵蚀,确保土壤具有更好的导水性。然而,秸秆覆盖也会产生减产现象,主要原因是实际覆盖面积、时间等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也有些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水分、光照等不足导致的。1.3补充灌溉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补充灌概,使玉米作物具有更高的抗灾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对农田进行补水的过程中,通常借助灌水量指标确定适宜的补充灌溉量,由于作物生长时会经历不同的时期,所以补水量也会存在一定差别,栽培过程中给予重视,确保其发挥出良好的效果。1.4垄沟栽培垄沟栽培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作物早期增产的有效方法,这种栽培方式具有一定可调性,对于地区、气候等方面

4、的要求较低,所以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对于较为干旱的地区而言,玉米垄沟栽培主要运用垄上覆膜等模式,节水与增产效果均十分显著。2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1抽雄期与灌浆期玉米根长变化抽雄期与灌浆期中,伴随土层的不断加深,玉米作物的根长会逐渐减小。试验表明,采取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的作物根部长度最大。灌浆期中,作物根系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与使用其他种植方式的作物相比,采用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的作物表现的更加优越,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根系下扎。2.2玉米根干重变化从根干比重的角度讲,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的优势较为明显,而传统的等距种植属于垄中的形式,由于作物根部的垂直生

5、长能力较弱,所以可基本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所需。双垄沟播的应用和促进作物根系纵向生长,有效提升深层土上的根干比重。2.3产量及水利用率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栽培方法,在水量消耗与产量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如表1)。从表1中看出,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产量最高,耗水量最少,水分利用率最高,虽然地膜覆盖撮苗种植的产量也较高,相比之下水分利用率较小,等行距种植方式由于产量、水分利用率等均较差,因此不予采纳。由此可知,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推广与使用价值。3结束语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玉米作物的根系长度与根干比重都会随着生长期的延长

6、而增加,而且伴随土层的不断加深还会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在众多栽培方式中,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在作物根系长度方面要远好于其他栽培方式,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模式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在运用这种栽培方式后,水分利用率有明显提升,因此,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最佳玉米栽培方式。参考文献[1]高玉红,郭丽琢.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210-216.作者简介:张绍勇(1970-),男,贵州省桐梓县人,大专,农艺师,主要研宄方向: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与水分利用及产量的相关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