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

ID:22139200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_第1页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_第2页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_第3页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_第4页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崔颢的《黄鹤楼》主要展现了三个方面内容,其一表达了岁月流逝、功业难成的忧伤;其二道出了生命短暂的迷惘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最后,流露出看破尘世,隐遁归乡之情。这三种苦闷幽怨之情反映了诗人终其一生在建功立业理想与怀才不遇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与解脱的思想轨迹。  关键词:崔颢《黄鹤楼》典故主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约生于694年,卒于758年)①的《黄鹤

2、楼》诗,久负盛名。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首深受后人推重和激赏的诗歌,一直是后人关注的焦点,对该诗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诗从本质上抒发的是一种看破红尘,勘透世事,打算超越世俗尘嚣而不可得的愁苦;有人认为该诗表达了怀古思乡之情;也有人认为该诗是因登楼寂寞而生的淡淡乡愁的流露。近年来,更有诸多学者将其和李白的《游金陵凤凰台》加以比较,突出李崔二人诗的同异。笔者认为,《黄鹤楼》诗展现的主题思想并非单一,而是复杂多面的,正如其诗一样时空翻转,古今跳跃。我

3、们可以从诗句的解读和崔颢的仕途生平中探寻《黄鹤楼》诗的多层寓意。    一、升天学仙路难觅、忆古追昔空惆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的前两联讲到一个神话传说。《南齐书•州郡志下•郢州》载:“夏口城据黄鹤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黄鹄,《齐谐志》作黄鹤。《太平环宇记•卷一一五》中《武昌府》载:“昔费文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费文为三国时蜀人),诗人登临黄鹤楼,首先想到的是黄鹤楼美丽而缥缈的神话传说,崔颢巧妙

4、地拉近时空距离,昔时的典故与此时的景观完美结合,平添了悠悠白云的蓝天映衬下临江高矗的黄鹤楼的神秘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人的视野从地上的黄鹤楼转向邈远的天空,诗人的思绪也一下从惆怅的现实飞到了遥远的古代。金圣叹曾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是忆昔人,‘黄鹤一去不复返’是想昔人,‘白云千载空悠悠’是望昔人。”②诗人为什么对昔人又忆又想又望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避世情绪的宣泄(关于崔颢的“仕途失意”,后文将进一步讲);二是追仙慕道思想的自然流露。诗人官场失意,自然转向退隐,欲超脱尘

5、世,因而艳羡古人可以随心所欲,得道升仙。然而,现实始终无法超越,成仙愿望落空,免不得落寞哀怨。唐代道教盛行,“尊崇道教”时代文化背景在诗人笔端心底潜意识发而为文,便有了《黄鹤楼》的开头,如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二、悠悠碧树总关情、萋萋芳草亦含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该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站在黄鹤楼头,极目远眺,对岸的汉阳一马平川,晴朗的天空下,岸上的参天大树清晰可辨。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致,恢弘而壮阔,但带给诗人的却是千般愁绪,万端感慨。诗人见树而生愁,愁不可解,无法释怀。显然,诗人在此

6、暗用了“桓温见树伤怀”的典故。《世说新语•言语》载:“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桓温见柳树而伤心,恨岁月流逝太快,不能追回。崔颢心通古人,触物兴感,慨叹岁月蹉跎,人生短促,满腔抱负尚未实现,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崔颢何以会抒发“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慨叹呢?我们可以从崔颢一生的仕途经历中找到真实的答案。《旧唐书•文苑传》载:“开元、天宝年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这

7、里非常清楚地写明崔颢虽有诗才,但官位、社会地位并不高。另外,崔颢的事迹在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的记载都十分简略,但通过崔颢的作品和其他人的传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崔颢一生的主要仕途经历。  1.开元十一年(723年),崔颢约三十岁,中进士。  据《旧唐书•卷一九○•下》文苑传下崔颢传记载:“崔颢者,登进士第。”《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载:“崔颢者,亦擢进士第。”《唐才子传》中写道:“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据此,我们可知崔颢曾中进士,但没见中进士后授

8、何官职。  2.开元二十九年至天宝二年(741年——743年),时年崔颢五十岁左右,在定襄,任录事参军,正七品下。  据《新唐书•杜佑传》载:“杜佑之父名希望……希望爱重文学,门下所引如崔颢等皆名重当时。”杜希望曾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至二十四年(736年)任代州都督,崔颢也在此期间供职于代州都督府。另外,我们可以从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中得到一些线索。该诗写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