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

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

ID:22144175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_第1页
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_第2页
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_第3页
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_第4页
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当前,河北省保定市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中小型企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失业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劳动力市场、社保制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对就业服务机构实行差别税率和税收补贴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扶持中小金融机构和加大小额信贷工作力度的金融政策。就业和再就业是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工作重点,特别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及出口企业濒临破产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失业问题,使全市就业问题严峻。展望“十二五”时期全市就业与再就业形势,其有利

2、因素很多,但也存在压力,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扩大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当前保定市劳动力就业现状失业人数增加,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年末全市国有下岗职工人数为76534人,2009年二季度末人数略有下降,为74283人。2009年到再就业服务中心登记的失业人员人数略有上升,一季度为35942人,二季度为37459人。加之每年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凸显出劳动力供需矛盾与就业压力。由此可知,保定市失业人员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率提高,这表明保定市的劳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行业需求看,72.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这种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行业

3、需求结构相对稳定,这样的态势仍然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说明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社会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主阵地。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要地位。其中用人需求约57.4%的比重集中在中小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招工比重极小。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业。从百花路劳动市场了解到,招聘单位100%为企业,其中小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招聘人数占主要地位。保定市扩大就业的制约因素(一)劳动力资源供给远大于需求第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长快。据2009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9年全市劳动适龄人口109.86万人。与2005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劳动

4、力资源总量增加了37.14万人,增长13.61%,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73个百分点。第二,外来劳动力大量涌入。保定市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流动就业。“十二五”时期,预计保定市外来劳动力每年要超过20-30万人左右。第三,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富余人员从企业下岗或失业,农村也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亟需转移。第四,大学生就业依然是个难题。每年保定市毕业生近3万人,如此迅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供给,给就业岗位的竞争形成巨大压力。更重要的是,供需对比只是反映了总量情况,事实上我国大学生就业还面临结构不对称问题,往往存在专业方向、学位登记

5、、就业地域等结构性失衡问题。(二)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从世界各国的规律来看:许多国家劳动力的65%-80%在自由职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就业,发达国家每千人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是45-55个,而我国只有53%的劳动力在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不到30个。而保定市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为26个。由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造成失业人口过多,将会形成大量的低收入和微薄收入人口,从而扩大收入分配差异程度。保定市中小企业群体庞大但规模偏小。全市拥有各类民营经济组织20.6万个,九成左右民营经济组织徘徊在从业人员8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阶段。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

6、的企业862家,仅占民营企业户数的3.4%。其中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仅47家,占比仅为5.5%。(三)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相应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行业的就业在萎缩,也不断地会有新的就业岗位在增长,这部分新增的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有新的要求,而且要求总是越来越高。从原有就业岗位上游离出来的劳动力,总有一部分会因为学历、技能、年龄等不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而失业。这种结构性失业现象在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将长期存在。据2006年保定市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市场求人倍率(用人单位需求与求职人数之比)为0

7、.86,求职成功率为56%,表明当年进入市场的每100名求职者中有14人是因为用人需求不足而未能就业,另有30人是因为供求匹配上的原因导致劳动就业机会流失。(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就业和再就业经费紧张,尤其是县、区劳动力市场设施落后,同时又缺乏资金投入,无法形成市场规模和市场就业氛围。劳动力信息X络不健全,信息传递滞后,影响供需双方对劳动用工需求的了解。另一方面,目前,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对就业人员培训起点及培训质量较低,大部分只是培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