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

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

ID:22145293

大小:59.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_第1页
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_第2页
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_第3页
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_第4页
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特质形成过程研宄【摘要】研宄一线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分析影响其成长的主要因素:职业选择、专业态度与行为、个体、群体,并形成结论,为职业院校培养优秀教师提供借鉴。【关键词】职业院校优秀教师成长过程影响维度【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1-0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优秀教师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和借鉴学习一线优秀教师的个人特质和成长经验,从而为我们的研宄提供最具针对性的启发。因此,本文在对一部分具有

2、代表性的优秀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一些鲜活的事例对优秀教师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并进而形成了结论。此项研究主要对优秀教师的职业选择、专业态度与行为、个体、群体进行了多维度分析,总结出一名教师之所以成为优秀教师主要受到个人特质及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方法一、访谈对象的选择我们根据获得省级以上优质课奖励,其教育教学水平与教育理论素养受到教育专家、同行好评的教师标准,选择了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教师中获得过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级微课二等奖以上的5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接受访谈的优秀教师中年龄25-29岁的1人,30-

3、35岁的2人,36-40岁的2人;教龄6-10年的3人,11-15年的2人,包括语文教师1人,英语教师2人,妇产科教师1人,计算机教师1人。二、优秀教师成长过程的维度分析通过访谈发现他们在工作上是出色的,但他们其实又是普通的、平凡的,和我们身边的每位教师没什么两样。只是,在他们的眼里,你会多看到许多积淀、许多领悟。1.他们的工作意向选择带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工作意向选择是体现一个人“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综合作用的过程。人们在进行工作意向选择时往往存在着两种导向:其一为“意愿导向”,它是指因对某种工作的热爱而立志选择

4、某种职业的行为。其二为“功利导向”,它是指在进行工作选择时,融各种社会价值于考虑范围之中,如工作的声望、地位、金钱、权利及发展前景等。有时,这两种价值导向会存在一致的情况,如某人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成为一名教师正好可以为他带来好的声望、以及稳定的收入。但是,更多的时候,工作意向往往是两种价值导向进行斗争的一个过程。当现实因素掺杂于选择考虑之中,甚至主导选择考虑时,“功利导向”往往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语文Z老师,说她小学时就特别崇拜老师,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是选择的师范院校,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理想中的教师。从

5、走上讲台的那天起,她就特别喜爱这份工作,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她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与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向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在工作中,学生不仅是她的学生,更是她的弟弟妹妹甚至自己的孩子,结果就是从事教育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为学生、同事、领导,乃至专家眼中的优秀教师。结果证明“意愿导向”型的教师更容易成长为优秀教师,因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对工作的热情也更充足。2.优秀教师的专业态度与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

6、倾向。优秀教师的专业态度是指教师专业行为的心理倾向,它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组成。优秀教师的专业态度与行为建立在其教育理念之上。他们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地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贯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等意识为手段,促进学生幸福感的养成,“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其次,他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不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的目的,而是贯彻以美育、文化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综合技能训练等目标,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例如妇产科M老师,她在授课时,就不仅仅是传授

7、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教导学生他们未来的工作对象不应当仅仅看成是病人,更应该看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需要我们的敬畏。再次,他们坚持“开放性”的教育理念,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向上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尽力为每一种声音提供机会,并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差异化的个体。优秀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是合理的、科学的、先进的,这基于他们对于“教育”本身的“理性的认识”,以及内在的“感性的热爱”。3.集体文化:合作与共享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其成长不仅受个体特征的影响,而且受到教师群体文化的熏陶。所谓“集体

8、”,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组合。教师所处的工作群体包括正式集体和非正式集体。教师集体文化是指在学校教师集体内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工作态度等。几位优秀教师所处的集体主要以“教研组”、“备课组”的形式存在,在谈到所处的集体的特点时,他们多提到“合作、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