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ID:22147405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_第1页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_第2页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_第3页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_第4页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2、现将近10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毫针治疗  娄必丹等[1]采用阴侧穴位行提插捻转泻法,强刺激;阳侧穴行提插捻转补法,中等刺激治疗痉挛性瘫痪,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刘伍立等[2]应用水沟、百会、风府、大椎等治疗中风痉挛瘫痪,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陈之罡[3]在针刺对侧阳经穴位曲池、外关、合谷的同时被动或主动伸展患肢肘关节,有效率为90.6%。卢佩斯等[4]运用阴阳配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2经筋刺法  岳增辉等[5~6]认为中风后痉挛状态表现为筋脉拘急,病位在筋,当属十二筋脉的病候;以患侧肢体关节附近肌腱两侧的压痛点为主穴,以痛为腧,通过针

3、刺直刺或斜刺进针,针尖直达骨膜,提插捻转,得气后顺肌腱走向一前一后透刺并反复提插捻转,针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关节不发生阵挛为度。采用Ashworth肌张力评分及SIAS积分等综合评定,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30d),第1组治疗24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阳明针刺组为87.5%)[5];第2组治疗56例,痊愈14例,显效3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阳明针刺组为87.5%)[6]。2组均优于阳明针刺组(P<0.05),说明经筋刺法能较好地缓解痉挛状态;并通过观察脑脊液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

4、认为经筋刺法缓解痉挛状态可能是通过降低脑脊液谷氨酸,升高γ-氨基丁酸含量而起作用。于学平等[7~8]使用经筋刺法治疗上肢痉挛,取患侧穴鱼际、大陵、通里、经渠、尺泽、曲泽。鱼际穴直刺1寸,刺入拇短屈肌腱中(手太阴经筋);大陵穴稍向尺侧直刺1寸,刺入指深屈肌腱中(手厥阴经筋);通里穴向尺侧斜刺进针,深度约0.5寸,刺入尺侧腕屈肌(手少阴经筋),经渠穴尺侧旁开0.1寸,往桡动脉的尺侧点向尺侧斜刺进针,深度0.3寸,刺入桡侧腕屈肌腱(手太阴经筋);尺泽穴向尺侧斜刺0.5寸,刺入肱二头肌腱(手厥阴经筋);曲泽穴向桡侧斜刺约0.5寸,刺入肱二头肌腱(手厥阴经筋

5、),得气后施捻转泻法。连续治疗30天,以Ashworth肌张力评分为主评定疗效:显效18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为71.7%,优于传统的手阳明经穴组25%(P<0.05)。并通过观察对肌电F波影响认为经筋刺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盛国滨等[9]选择电针刺激经筋结点,并与临床常用针刺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经筋治疗组的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针刺督脉与夹脊穴  《灵枢•经脉》指出督脉病变“实则脊强、拘急”。刘伍力等[2]据此应用水沟、百会等治疗中风痉挛瘫痪,获得良好的

6、疗效;取督脉腧穴有调畅全身经脉气血功能。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在经络上与督脉关系密切,且易作用于脊神经根、脊髓。王子臣等[10]采用深刺腰阳关,针深刺至患者下肢产生放电感,配合大肠俞和丘墟治疗中风下肢痉挛,治疗30天后以Ashworth肌张力评分观察疗效,其肌张力改善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5)。王子臣等[11]采用上肢取大椎、至阳、身柱,下肢取命门、腰阳关,配合患肢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偏瘫痉挛有良好疗效。认为通过针刺的良性调整作用,降低脊髓节段反射机构的亢奋作用,有效地缓解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谷巍等[12]用针刺颈椎及腰椎夹脊穴配

7、合醒脑开窍法治疗偏瘫痉挛54例,治疗45天后观察肌张力、肌力等,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刘美荣等[13]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阳明法治疗,结果提示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李新红等[14]将7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4特殊取穴  李勇等[15]用针刺

8、“甲角”穴(手指甲两侧角边)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147例,治疗27天后以手指拘挛程度观察疗效,显效57例,好转76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