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

ID:22151093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_第1页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_第2页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_第3页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_第4页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中国哲学,自古至今,绵延不绝;中国哲学之精神,见仁见智,历代学者皆有不同之高见。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精神亦非我之拙笔寥寥数言所能绘之。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仅从一个侧面谈一点自己的感想。很多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哲学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道德的作用,注重内心的修养,修身养性。中国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哲学。中国哲学的使命之一就是培养人的高尚品格,为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奠定雄厚的基础。中国哲学既是人世的,又是出世的。所以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西方,对道德的追寻绵绵不绝。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世界存在着一

2、个先验的绝对不变的善本体,它是一种绝对的本质。这个善贯穿在一切具体的德行之中,各种德行都是由于具有这个普遍的善本身,才成其为德行。这个善是道德的本源和本质。因此,道德就是人们应当去追求的一种完善状态即善本身。幸福论伦理学的著名代表、古罗马时代的伊壁鸠鲁则认为,道德就是达到幸福和快乐的手段。他明确宣称,一切善的开端和根源都在于肚子的快乐,连智慧和修养也必须归因于它。中世纪的基督则认为,道德就是上帝的命令和训诫,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人们只有听从上帝的命令,遵守道德,才能最后得救,死后升入天堂。而在古老的中国,道德则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周易象》日:天行健,君子以

3、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君子一般指道德高尚之人,德才兼备之人,往往与小人相对。这两句话是用乾坤二卦的全阳全阴之气来描述君子之品行。天之德刚健,周而复始,永不止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而坤之德是顺承,厚载,以助天之生物也。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君子的品格是多方面的,既有刚强坚韧,又有博大精深。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意思是说,《易经》正是圣人用来修养心性,提高道德和光大扩展自己事业的,圣人的智慧是崇高的,它的礼节是卑谦的,要崇高就要仿效天象,要谦卑就要取法地理。崇高谦卑也是君子的重要品

4、格之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从天子到老百姓,都应该把修养自身品德作为最根本的。而只有修身养性到一定程度,才能有一番政治作为。《大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人的道理,首先在于使人明白天赋予人的美德,进而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革旧更新,最后使自己和他人都达到完美的境界。《康诰》曰:克明德。即能够有光明崇高的美德。《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能够彰明伟大的德性,这些都是说道德要从自己身上显明出来。《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意为顾念上天赋予的美德。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这几篇中,都讲德性,这是君子

5、大人所以成其者的原因。上天既赋予了人美德,那么君子圣人就要发扬彰大这种德性,使自己能充分利用上天禀赋之气,修成有德之身,浩然之体,真正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意为天下万物共同生长并且互不侵害,道路一起行走而不相背离,小德如小河流浸润万物,大德敦厚其化,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意为君子治学修身,像切割磨光骨器,像雕琢美玉一样精益求精;其德容表里之盛,让人叹为观止。《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

6、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志真诚,襟怀坦荡,爱憎分明,这是君子大气的表现,而慎独是维护这一大气的必要条件。独处之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悖德之事,这才是德性光辉之所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有德之人,心胸宽广,体貌安详。德性对人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浸润作用,内在的涵养外化为坦然舒泰,则与众不同矣。《中庸》日:天命之率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上天阴阳五行的道理,修成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这样才符合天命。苟不至德,至德不凝焉。如果不具备最好的德行,就不会达到最伟大的处世法则。道的境界是至高无上的,而修德是通往道的唯一途径,也是成就

7、伟业之基础。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是对君子特点的一个全面概括,既重德行又勤学好问,既宽广博大又精致入微,既伟大高明又通达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温习旧知识而有新的体会和见解,为人朴实宽厚又崇尚礼仪。修德至此境界,夫复何求?再看《论语》,对于儒家思想来说,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德作了详尽的论述。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非常注重仁德,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身处何境,都要保持仁德。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孔子心目中君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