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

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

ID:2215348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_第1页
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_第2页
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_第3页
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_第4页
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探究: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较多,而且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基本上又体现在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在练习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上。  关键词:耐力素质;中学体育;训练方法  :G633.96:A:1002-7661(2011)07-079-01    目前,常用的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持续练习法  持续练习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不少于30分钟),以较为恒定的强度持续地进行练习的方法。持续练习法具有持续刺

2、激机体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能较经济地利用体内储备的能量,有利于发展有氧和一般耐力。  构成持续练习法基本要素是重复练习的方式、时间与强度,在方式固定的情况下,练习的时间与强度可作相应调整,如练习强度大,时间可缩短;练习强度小,则适当延长练习时间。    二、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和外部负荷表面数据,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既定间歇要求,在机体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法能使能量物质的代谢活动得到加强,并产生

3、超量补偿与积累,既有利于发展有氧耐力,又有利于发展无氧耐力。重复练习法每次练习的负荷量与强度可大可小,根据具体任务、目的而定。由于每次练习前均需恢复到原来开始练习前的水平,即心率在100~120次/分钟的水平上,故每次练习可以保证强度在中等偏大或极限强度(90~100%)范围内,从而使有机体的耐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间歇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负荷和积极性间歇方式,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从事下一次(或一组)练习的方法。  间歇练习法的持续时间

4、与练习强度之间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强度大、时间少;强度小、时间稍长。据此间歇练习法可分为"低强度间歇练习法"和"高强度间歇练习法"。  低强度间歇练习法也称非强化间歇练习法,其负荷在周期性项目中,一般为本人最大强度的60~80%,在非周期性项目中为50~60%,负荷持续时间为45秒至1分半钟,此方法有助于发展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能力和专项能力。  高强度间歇练习法也称强化间歇训练法,其负荷强度在周期性项目中一般为本人最大强度的80~90%,在非周期性项目中为70~80%,每次练习的时间因强度较大而相对较短

5、,约15秒到1分钟。这种方法对发展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均有较大作用。在周期性项目中运用时,有时也可用小段落和短间歇的方式进行安排,这有助于提高无氧非乳酸代谢能力。    四、变换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是在变化各种因素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由于耐力练习比较枯燥,采用变换练习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变换练习法所变换的因素一般有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练习的条件、间歇的时间、方式与负荷等。以上因素只要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就会由于这一因素的变化对运动

6、员机体造成负荷刺激的变化。因而变换练习法的核心是变换运动负荷。  变换运动负荷的形式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不断增加负荷,  一种是不断减少负荷,  第三种是负荷时增时减。在实际练习中究竟采用哪一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要加大对机体的负荷刺激,就要增加负荷。如要提高机体对负荷刺激的适应能力,就应注意负荷的变化,时增时减。    五、比赛练习法  在紧张比赛和竞争中进行耐力素质训练,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及集体主义精神,常用的方法有:  (1)各种距离的计时长跑比赛,如1500米、3000米、5000米等

7、比赛。  (2)各种距离的接力赛,如400米、800米、1000米等接力比赛,或团体接力比赛。  (3)球类比赛,采用全场人盯人打蓝球、踢足球,发展耐力素质。  (4)跳绳、爬杆和攀登等一些单项身体素质测验比赛。  (5)结合具体地理环境场地条件进行训练    六、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时的各站内容及编排,必须符合专项特点的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同时应根据"渐进负荷"或"递增负荷"的原则安排练习。  以上所介绍的耐力练习方法基本上是单一类型。在实际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过程中,往往还要采用综合练习法,即组

8、合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排列,使得练习过程变化更大,更具选择性,从而有效提高耐力水平。  总之,耐力素质作为人体基本素质之一,在人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体育类考生耐力素质的现状,我们应高度重视耐力素质训练,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学生耐力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