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ID:2215462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通过治疗,采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

2、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痉挛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性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心绞痛的多以西药治疗为主,虽然应用西药治疗能够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是具有局限性,如长期的应用可导致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多等,故不宜长期使用。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应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

3、学术会议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以及《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诊断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或有重度心绞痛和其他心脏疾病者,以及严重心律失常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重度精神官能症者等。本组89例患者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年龄45~75岁,平均60.2岁;病程为6个月~16年不等,平均病程5.2年;稳定型心绞痛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临床症状均以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为主。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心绞痛情况等方面

4、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中医方剂治疗,处方为:黄芪30g,党参、丹参、当归、红花、三七粉、葛根、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各15g,桂枝、赤芍、川穹各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消心痛10mg,每日3次,以及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嘱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降压、降脂治疗;心绞痛发急性发作时服用速效硝酸甘油,症状缓解后立即停用。两组患者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5、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相关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达到基本正常;有效:心绞痛相关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程度得到减少、减短、减轻,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相关症状与心电图均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通过治疗,采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3.3%,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2.7%,观察组

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通过治疗,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逐年上升,业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

7、之一。虽然应用西药治疗能够较好的疗效,但是其具有长期的应用可导致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多等局限性,故而不宜长期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中的深入开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3]。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是该病病理变化的主要表现,可见贯穿于该病发展的始终是气虚血瘀。我国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衰,情志失调,心气虚弱,脏腑亏损,加之饮食不当,脾胃损伤,运血无力而积久成瘀。故而治疗该病的关键则是“通中寓补,补中寓通,通补兼施”。本研究中应用的中医方剂具

8、有补中寓通、通补兼施之功效,能够使气旺则血生,气足则帅血有力,血运畅通则瘀血自散,两者相得益彰。本方剂中,黄芪具有补中益气、补气生血的作用,是为补气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