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

ID:22154645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_第3页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_第4页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一些富贵病同时显现出来,更为明显。  单位纯性肥胖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造成的。由于肥胖不仅能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而且伴随肥胖而常见乏力、心悸、气短、体力下降等症状,使劳动能力下降。因此肥胖病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对肥胖病认识甚早,《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指出:“肥贵人,则高梁之疾”。后世历代医家提出了许多治法,我们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肥胖病44例,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单纯性肥胖4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2例。年龄17~76岁,29岁以下8例,30

2、~39岁11例,40~49岁10例,50~59岁10例,60岁以上5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19%8例,20~29%10例,30~39%13例,40%以上7例。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5例。  2辨证治疗  将本病患者分为三个证型施治,并根据不同兼证予以加减用药。  ⑴脾湿痰浊:临床表现主要为体肥壅肿,胸闷憋气,气短乏力,体重倦怠,头晕心悸,腹胀饮食不多,下肢有时浮肿,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或细滑。治宜健脾利湿,祛痰化浊。方用自拟清消饮:荷叶12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草决明15克,薏米15克,防已15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  ⑵脾胃实热:临床表现主要为多

3、食,体肥健壮,消谷善饥,面色红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2~3日一行,甚则3~5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清胃通腑、凉血润肠。方用自拟清通饮:胡黄连10克,番泻叶10克,生大黄10克,生地15克,夏枯草12克,草决明12克。  ⑶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主要为形体肥胖,胸痛胁胀,烦躁易怒,食欲亢进,月经不调或经闭,大便偏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治宜理气活血,方用自拟清降饮:生大黄10克,乳香10克,生蒲黄10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  以上三型患者凡兼有乏力、气短症重加黄芪或党参15克;口干舌燥加麦冬10克,黄精10克;头晕头痛加菊花或野菊花15

4、克;小便不利加车前草15克,猪苓12克;痰湿重加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胃满加玫瑰花10克;腰酸腿软加女贞子15克,枸杞子10克。  中药每日1剂,分3次口服(或用浓缩煎剂,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治疗15~45天。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腹围、腹部皮脂厚度。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100)×0.9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显效:体重下降2500克以上;有效:体重下降1000克以上,但不足2500克者;无效:体重下降不足1000克。  3.2减肥疗效:治疗后显效11例(25.0%),有效24例(54.5%),无效9例(20.

5、5%),总有效率为79.5%。  3.3症状疗效:治疗前有疲乏18例,治疗后消失4例,好转13例,无改变1例,有效率94.4%。治疗前气短16例,治疗后消失2例,好转10例,无改变4例,有效率75%。治疗前心悸15例,治疗后消失1例,好转6例,无改变8例,有效率46.7%。有13例病人治疗前感觉体力较差,治疗后消失1例,好转11例,无改变1例,有效率92.3%。对4个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7.4%。  3.4腹部皮脂厚度:在治疗前后有对比的23例中,治疗后减少的13例,占56.5%;无变化的6例,占26.1%;增加的4例,占17.4%,有效率56.5%。  4典

6、型病倒  宋某,男,31岁,工人,1987年4月20日初诊。平素体健,母亲有肥胖病。平日食量每日1斤左右,每日饮酒50克,近2年来体重增加过快,渐感乏力,气短,四肢困倦,舌苔薄白腻,脉弦细,身高166厘米,体重87公斤(超重46%),腹围103厘米,腹壁脂肪厚度为67厘米。证属脾湿痰浊,治以健脾利湿,祛痰化浊,予清消饮口服,每日3次,每次20毫升。连用4周后复查,疲乏症状消失,心悸症状减轻,食量比以前减少约1/2,舌脉象无明显变化,体重降为83.5公斤,下降3.5公斤,腹围减少2厘米,腹部脂肪厚度降至61毫米,下降6毫米。  5讨论  单纯性肥胖多起于中年以后,

7、对中老年人健康带来很大危害。据我们对153例冠心病人的调查,体重超标准体重10%以上者达78.4%。肥胖病的防治对减少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发生,延长人类寿命有着重要意义。肥胖的发生与中年以后气渐衰、脾肾阳虚,脾虚湿滞,水湿化痰密切有关,即所谓“肥人多痰湿”。治疗上当以健脾利湿化痰为辨证之立法,也是治疗肥胖病最常用的方法,但我们发现在中青年肥胖病人中颇多见胃热实证,消谷善饥,大便秘结,故治疗上当以清胃热,通腑气,以通为用。临床上尚可见到痰湿阻滞或肝部气滞而导致气滞血瘀的肥胖病人,为此我们将肥胖分为三型论治,以治标为主,兼证加减,治疗44例单纯性肥胖

8、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