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

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

ID:2219648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_第1页
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_第2页
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_第3页
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_第4页
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漕运必要性探析杨卓翰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摘要:漕运在清代被称作天庾正供,而接受漕运供给的人员却多属冗员,对漕粮需求不高,漕政本身又己经弊政深重难以补救,治漕和治河之间也矛盾重重。而交通工具航海技术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东北地区的开发使得通过商人转卖粮食来供给京师成为可能,因此漕运在清代己经是一项不必要的制度。关键词:清代;漕运;制度;作者简介:杨卓翰(1993-),男,湖北鄂州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明清史研宄。收稿日期:2017-05-13AnAnalysisontheNecessitiesofWaterTransportationinQingDyna

2、styYANGZhuo-hanSchoolofHistroy,CultareandTourism,LiaoningNormalUniversity;Abstract:Watertransportwascalled“specificallyfortheroyalwarehouseandsupplyoffood”inQingDynasty.Whilethewatertransportmostlysuppliedtheredundantpersonnelwhosegraindemandwasnothigh.Watertransportsystemitselfwasalreadyrun-down

3、,andtherewerecontradictionsbetweenthecanalcontrolandfloodcontrol.Thedevelopmentoftransportandmarinetechnology,thebusinessprosperity,developmentofthenortheastareasmadeitpossibleforthemerchantstoresellfood.Therefore,thewatertransportbecameanunnecessarysysteminQingDynasty.Keyword:QingDynasty;watertr

4、ansport;system;Received:2017-05-13漕运历史悠久,从春秋时期的“泛舟之役”开始,通过水路运输粮食便成为历朝历代不能回避的问题。康熙帝在亲政后将“三藩”“槽运”“河务”六字悬挂在宫中柱子上时刻提醒自己,这说明漕运在清廷看来,是最紧要最亟需解决的。对于这个问题,下至无官无职的读书人,上至部院大臣乃至皇帝本人,都长时间、人范围的对漕运各方面进行过讨论。这其屮关于是利用内河还是利用外海进行转运成为讨论热点,后世学者对此也多有研宂。而笔荠经过分析研宂,认为在清代已经事实上具备了废除漕运的条件,即无必要再维持漕运。1.受漕粮供给的人往往并不需要漕粮每年运抵北京的漕粮在

5、三四百万石之间,其中给八旗官员发放的数额为12万石,给在京汉官发放的数额为18万石,宗室勋戚等100万石,八旗士兵175万石,此外还有抚恤养赡用米若干,总计三百余万石。[1]从漕粮的分配情况来看,给八旗兵丁的口粮和宗室勋戚的禄米为最多。先说宗室勋戚,以一人一月食粮三斗,年均食粮三石六斗计,一百万石的漕粮可以供养27.8万人食用,显然是远远超出实际需求,其数量大的维持不过是作为一种福利待遇。《清实录》中多次记载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贵族将漕粮出售受到责罚的事情。京城的富贵人家并不喜欢吃大米,“京师贵人家以紫色米为尚,无肯食白粳者”[2]。因此,对宗室勋戚的漕粮供给其实是一种弹性需求。再

6、说给八旗兵丁的175万石漕粮,表面上看京师驻兵十余万,连带上家属有数十万之多,这当然是一种刚性需求。然而仔细阅读史料,却不难发现并不尽是如此。贪图享受的八旗兵丁,每次一到发放口粮的日子,领米之后便立刻将大半米粮转手卖给京城铺户,以换取银两来维持H用开销和消费需求,“不为度H之计,辄先市酒肉以供醉饱”[3]卷100。其至逐渐形成了每当八旗兵丁发放口粮,北京铺户便压低价格大量收购、岡积,待到少粮时又高价向旗人出售这样一条商业链条。旗人虽然因为铺户低买高卖这种恶性循环异致生计愈加艰难,但是为了换取银两保持原有的生活却仍不得不依赖于铺户。这种情况早在康熙年间就开始出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7、曾下发上谕严禁八旗兵丁卖米,“惟图微利,一吋即行变卖。及至此银费去,米价又贵。”m从管如此依然屡禁不止,乾隆年间依然“严行禁止铺户囤积米石,不得过五十石以上。”说明这种现象是长期存在的,同时也说明,对于八旗兵丁而言,漕粮大部分也是用来买卖换取银两的。清廷动用国家力量将大量漕粮运抵京城,结果大部分却又都被卖出,这使得京师一带粮价一般比较稳定,甚至比河南、

8、U东一带还要低。由此还诞生了“回漕”的现象,即在通州仓支取漕粮后再南下卖出,仍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