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

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

ID:22212821

大小:40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_第1页
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_第2页
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_第3页
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_第4页
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工121112093523赵润达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流稳定渗流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石油大学途流M实验报告班级:同组者:石工1211学号:实验日期:2015.4.22成绩:12093523姓名:赵润达教师: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一、实验目的1、平面径向渗流实验是达西定律在径向渗流方式K的体现,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达西定律的理解;2、要求熟悉平面径向渗流方式下的压力降落规律,并深刻理解该渗流规律与单向渗流规律的不同,进而对渗透率突变地层、非均质地层等复杂情况下的渗流问题及其规律深入分析和理解。二、实验原理平面径向渗流实验以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圆形填砂模型,以流体在模型中的流动模拟水平均质地层

2、中不可压缩流体平而径向稳定渗流过程。保持填砂模型内、外边缘压力恒定,改变出口端流量,在稳定条件K测量填砂模型不同位置处的水头高度,可绘制水头高度或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曲线(压降漏斗曲线);根据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方程的解计算填砂模型的流动系数及渗透率。三、实验流程实验流程见图2-1,圆形填砂模型18上部均匀测压管,供液筒内通过溢流管保持液面高度稳定,以保持填砂模型外边缘压力稳定。26K19M24201—测压管(模拟井);2〜16—测压管(共16根);18—圆形边界(填砂模型);19一排液管(生产井筒);20—量筒;21—进水管线;22

3、—供液筒;23—溢流管;24—排水阀;25—进水阀;26—供水阀。图2-1平面径向流实验流程图Ui实验步骤1、记录填砂模型半径、填砂模型厚度,模拟井半径、测压管间距等数据。2、打开供水阀“26”,打开管道泵电源,向供液筒注水,通过溢流管使供液筒内液面保持恒定。3、关闭排水阀“24”,打开进水阀“25”向填砂模型注水。4、当液而平稳后,打开排水阀“24”,控制一较小流量。5、待液面稳定后,测试一段时间内流入量筒的水量,重复三次。;6、记录液面稳定时各测压管内水柱高度。7、调节排水阀,适当放大流量,重复步骤5、6;在不同流量下测量

4、流量及各测压管高度,共测三组流量。8、关闭排水阀24、进水阀25,结束实验。注:待学生全部完成实验后,先关闭管道泵电源,再关闭供水阀26。五、实验要求及数据处理1、实验要求(1)将原始数据记录于测试数据表屮,根据记录数据将每组的3个流量求平均值,并计算测压管高度;绘制三个流量下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曲线(压降漏斗曲线),说明曲线形状及其原因。(2)根据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方程,计算填砂模型平均渗透率、不同半径范围的渗透率,评价砂体的均匀性。(3)写出填砂模型流量与总压差的关系表达式,并绘出流量与总压差的关系曲线。2、数据处理流量与总压差

5、的关系表达式:(2-1)(2-2)一模型出口端面压力,10'MPa;Rw一井筒半径,cm;"一流体粘度,mPa.s•,g=2nkh(Pe-Pw)"Inirw任意半径范围的渗透率计算公式:K=2^h(P}-P2)式中:C一模型外边缘压力,lO^MPa;<一供给边缘半径,cm;一地层厚度,cm;尺一任意半径~处的压力,10_1MPa。3、平面径向流实验数;实验设备编号:径7并表2-1测压管液面基准读数记录表测压管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测压管基准渎数,cm0.10.10.10.10.10.00.00.

6、20.10.00.00.10.10.00.00.00.1表2-2测压管液面读数记录表序测压管液而读数,cm体积吋间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cm3S152.569.870.170.169.770.270.270.470.270.270.670.870.371.271.471.571.314960.5614560.5115261.24246.965.766.166.265.766.766.766.966.767.067.267.067.069.069.369.369.125245.8127150.562

7、7551.24321.067.167.567.567.967.967.967.968.168.368.668.068.168.370.170.169.921445.9121546.3623050.65填砂模型(闪)半径=18.0cm,填砂厚度=2.5cm,中心孔(内)半径相邻两测压管中心间距水的粘度=lmPa.s。(1)取流量一下1管为例计算:测压管水柱高度为:52.5-0.1=52.4,理可得其余各组数据,填入表2-3中表2-3定压边界测试数据表序号测压管水柱高度,cm流量cm3/s平均流量cm3/s123456789101

8、1121314151617152.469.7707069.670.270.270.270.170.270.570.770.271.271.471.571.22.462.452.402.48246.865.66666.165.666.766.766.766.66767.1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