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

ID:22213362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_第1页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_第2页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_第3页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_第4页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到和措施探讨-->【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讨论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措施,仅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安全渡过汛期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保其施工科学管理至关重要。下面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本论文由.51lun处,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铺管时,将管节平稳吊下,用手拉葫芦吊将管子平移到

2、排管的接口处,用人工安排放置,调整管节的标高和轴线,使管子平顺相接。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人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套)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有架空线路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管节下人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坡,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管座回填粗砂应密实。管道铺设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管座及接口施工。(3)安管方法①

3、平基混凝土应在验槽合格后及时浇筑,终凝前不得泡水,并应进行养护。②平基混凝土的高程应严格控制,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应超过10mm。③平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直接下管。④安管的对口间隙为10mm。⑤浇筑管座混凝土前平基应凿毛冲净。⑥平基与管子相接触的三角部分,应用同等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软灰填捣密实。⑦浇筑管座混凝土时,应两侧同时进行,以防将管子挤偏。(4)接口方法①操作程序基础和管口凿毛洗净,浇筑管座混凝土,将加工好的钢丝网插入管座的对口砂浆中,勾捻管内下部管缝,上部内缝支托架叶抹第一层水泥砂浆,按钢丝网片,抹第二层水泥砂浆,勾捻管内上部管缝养护。②操作要点抹

4、带尺寸为:带宽200mm,带厚25mm,钢丝网宽度180mm。抹带前先刷一道水泥浆,-->然后安装好弧形边模。第一层砂浆厚约15mm,抹完后稍凉有浆皮儿出现时,将管座内的钢丝兜起,紧贴底层砂浆,上部搭接处用钢丝扎牢,钢丝网头应塞入网内使网表面平整。第一层水泥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二层水泥砂浆,初凝后赶快压实。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洒水养护。三、竣工验收阶段1.闭水试验(1)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检查管道及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回填且沟槽内无积水;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渗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2)闭水试验的方法排水管道作闭水试

5、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本论文由.51lun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3)闭水试验标准的判断满水浸泡时间不小于24h,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观测管道渗水量,直至观测结束时,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实测渗水量应小于表1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2.回填沟槽与恢复路面沟槽的回填,应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沟内不得有积水,不得使用腐土、垃圾土和淤泥等,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

6、凝土碎块及大于lOmm的硬土块。回填之后要迅速、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测录其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95%以上原道路结构情况,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为此要求在恢复路面时必须认真地对照设计要求,进行道路恢复。四、结束语总之,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道路的恢复情况、汛期的安全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才能防止各种质量通病的发生,提升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