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

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

ID:2222107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_第1页
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_第2页
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_第3页
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_第4页
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铎草书对作者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书法论文-->绪论(一)研究的缘起王铎书法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上,与董其昌齐名,时称"南董北王"。他的书法在当时的北方有着广泛的影响,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倪后瞻说:"北京及山东、西、秦、豫五省,凡学书者以为宗主。但是由于王铎降清,被清政府列为"贰臣",而书法艺术的品评,历来都与人的品格相联系,因此他的书法也曾一度遭到后世论者的非议。直到清末和民国初年,王铎书法才又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赋予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其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改变了日本一代书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是这样评价王铎的:吾谓行

2、草之美,亦在杀字甚安、笔力惊绝二语耳。大令沉酣矫变,当为第一。宋人讲意态,故行草甚工,米书得之。后世能学之者,惟王觉斯耳。在康有为之后,吴昌硕、沙孟海、林散之以及启功等近现代书画大家都给予王铎以极高的评价。吴昌硕认为王铎"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沙孟海先生在分析王铎的书法时说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果然能够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而林散之则认为:"觉斯书法出于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怀素后第一人。"⑤正是因为王铎草书艺术的这种强烈的个性和创造性,直到

3、今天仍然对书法后学们有着启发意义。特别是他的"拓而为大"和"不规则摹拟"这种创作型临帖方法以及"涨墨"在书法艺术中的突破性运用,更是对中国书法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而王铎的草书艺术长期以来一直都深深的影响着笔者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因此,对王铎草书艺术的特点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对于笔者书法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会大有裨益。(二)研究的现状对于王铎书法的研究,在清末和民国年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康有为、吴昌硕、马宗霍等人,但是他们的论述往往只是只言片语,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著述。当代对于王铎书法艺术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

4、种:1、作品整理类这一类的研究以黄思源主编的《王铎书法全集》、齐渊编的《王铎书画编年图目》、王宁宇编的《海外珍藏王铎墨迹鉴赏》以及辽宁博物馆编的《王铎书法墨迹汇编》等为代表,其中又以黄思源主编的《王铎书法全集》和齐渊编的《王铎书画编年图目》对王铎作品的搜集整理最为全面。这些著作的研究出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王铎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全面扎实的基础。2、艺术分析类这一类的研究是对王铎的书法艺术进行艺术的分析和评判,其中刘正成的《王铎书法评传》和刘灿章的《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对王铎的草书师承作了整体的梳理,他们认为王铎草书源于

5、"二王"。邱正中在《章法的构成》中对王铎草书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而徐利明的《明人的浪漫主义书风与王铎的风格》和梅墨生的《王铎与傅山——行草四题》则对王铎草书的艺术特点以及美学形态作了有益的探索等等。3、作品考证类相比较以上两类研究,进行这一类的研究的学者目前还不是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如陈利民的《王铎〈龟龙馆帖〉考略》以及廉英杰、蒋宪岭《谈王铎〈琅华馆帖〉》等。(三)研究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并结合笔者的书法创作实践来撰写的。王铎的草书艺术对笔者的书法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

6、相关历史文献以及相关图版资料,着重分析王铎草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从中寻求书法艺术创作的启示。笔者首先归纳和整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逐渐梳理出王铎草书艺术的四个主要特点:以张芝和"二王"为宗、纵笔取势、化简为繁以及使用涨墨。其次再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及相关图版资料,分析王铎草书艺术的特点形成的原因。笔者针对归纳出的王铎草书的艺术特点,从分析王铎临习草书的方法入手,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王铎草书艺术特点形成的原因,即草书临习首先要做到"如灯取影",即临写的酷似,然后再进行"拓而为大"和"不规则摹拟"创作型临习。这一方

7、法能很好的解决了书法艺术中的"入帖"和"出帖"这一矛盾关系,即书法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最后,笔者根据总结出的王铎草书艺术的特点以及临习草书的特点,再结合自身的书法艺术创作,分析和阐述王铎草书艺术对笔者书法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王铎草书艺术的特点(一)、以张芝和"二王"为宗王铎的草书临作大都出自《淳化阁帖》中张芝和"二王"的法帖。①刻于宋初淳化三年的《淳化阁帖》,由于编辑人翰林侍书学士王著见识不高,致使《淳化阁帖》中编入不少赝品。另外,由于王著为了不使原迹污损,采取的是临仿而后刻之的做法,其结果就是临仿造成一次失真,刻

8、帖又是一次失真,椎再次失真,因此《淳化阁帖》一直为后人所垢病。然而,王铎对《淳化阁帖》却是持较为肯定的态度,他说:"兹《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袁氏六焉,后粤东李氏二焉,皆宋拓枣木,似王著初本也,钩法完善,可见古人波磔温泽,纵横结构,涵浑之微。"②实际上,王铎并不是不知道《淳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