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ID:22223329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_第1页
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_第2页
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_第3页
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_第4页
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第1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现今,人类活动及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处于活跃阶段,随着人类活动工业化、信息化的日益加快,对地球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剧,不断的工业化的进程,造成了很多新的自然现象,比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南北极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都潜在地改变了地球本来的结构和承皮,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海啸、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带给人类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将带给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救援等更多的研究和思考。自步入21世纪W来,自然灾害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据

2、统计,我国大约平均15年发生一次死亡超过10万人的自然灾害事件,平均每60-70年发生一次死亡超过100万人的自然灾害事件。近50年来,全国每年有1.5-3.5亿人受灾,有25%-30%的农作物受灾,20世纪90年代后,每年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特别是2008年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汉川县的5.12地震灾害,共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417个县,(市、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四川、甘肃、陕西3省处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市、区),总面积13

3、2596平方公里,乡镇1271个,行政村14565个。据统计,汶川大地震造成人员惨重伤亡,69225人遇难,受伤274640人,失踪17923人;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倒塌或严重受损。受灾面积达27865.9平方公里,北川县城、汉川县映秀镇等大部分城镇和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系统大面积雍疾,造成公路损毁34125公里,受损水库1263座;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共有7444所学校和11028个医疗卫生机构受损;大量自然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产业发展受到严重

4、影响,耕地面积损毁,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造成灾区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元。其破坏力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地震灾害。........................1.2研究的意义亲身经历了5.12汉川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和4.20雅安芦山地震灾害救援项目,收集了第一手的应急救援项目资料,同时大量翻阅了国内外关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救援的相关著作,对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管理理论做了系统性的探讨和分析。理论意义: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在国内外实践性的研究都有较长的历史,灾害应急救援不仅涉及到救援项目本身

5、,而且涉及社会、文化、政治及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的实践和经验,针对坟川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救援能力的评价研究,为今后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项目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意义:针对5.12汉川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通过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学模型,对汉川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做了量化指标评价,对今后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2章地展灾害救援项目理论概述2.1地震灾害的基本概念2.1.1地

6、震灾害的定义地震是指由自然界形成的,非人力所能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系统是孕育地震灾害的环境,诱发地震灾害的致灾因子和地震灾害的承灾体,及这三者相互作用形成的灾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特征的复杂系统。孕灾环境即指孕育地震灾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包括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海洋气候圈、人类活动圏等;致灾因子产生于特有的孕灾环境,可从地球系统的不同圈层变化及人为地质改造活动等方面来归纳:承灾体是地震灾害作用的对象,主要指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灾

7、情即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自然灾害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矢、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自然事件,其规模已经超过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寻求专口援助时,就可称其为自然灾害。由此可见,自然灾害是由致灾源(或称灾害源)、灾害载体、承灾体三个部分组成的。一切灾害的发生,既要有灾害的诱因,也要有灾害的载体和受体。2.1.2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是发生在非常复杂的地球内部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孕育地震灾害的环境,诱发地震灾害的致灾因子

8、和地震灾害的承灾体经过更复杂的物理演化过程后,集聚极大的能量,在地球相对较为薄弱或者能量汇聚地突然爆发,产生强烈的地面震动,继而造成地面地形地貌及人类建筑物的大量毁坏,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只要地球内部地壳结构与地壳运动超出了地震灾害发生的标准,就存在地震发生的可能性。由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对地下情况的探知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中。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